《虞美人 题余秋室《美人麟镜图》》

时间: 2025-01-08 22:53:53

愁春一柳宫颦浅。

笑转秋波眼。

镜菱如月绿鬟松。

粉扑玉如娇面晕霞红。

红霞晕面娇如玉。

扑粉松鬟绿。

月如菱镜眼波秋。

转笑浅颦宫柳一春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愁春一柳宫颦浅。
笑转秋波眼。
镜菱如月绿鬟松。
粉扑玉如娇面晕霞红。
红霞晕面娇如玉。
扑粉松鬟绿。
月如菱镜眼波秋。
转笑浅颦宫柳一春愁。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人的形象,春天的愁绪在柳树下显得轻浅,而她眼中的秋波却透出一丝笑意。她的镜子如同月亮,鬟发松散得像菱角,脸上粉红如玉,像是霞光映照。红霞晕染着她的脸庞,娇嫩如玉一般,粉色的面颊与绿色的鬟发交错。月亮像菱镜般映照着她的眼波,轻笑中透着春天的愁苦。

注释:

  • 愁春:春天的愁苦,指春天带来的思念与忧伤。
  • 宫颦:指美人皱眉,形容女子的忧愁。
  • 笑转秋波眼:秋天的眼神一转,透出微笑。
  • 镜菱:像镜子一样的菱角,形容美人的脸庞。
  • 粉扑玉如:脸上的妆容娇嫩如玉。
  • 晕霞红:脸庞的红晕如同霞光。
  • 月如菱镜:月亮的光辉如同菱镜一般清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约1770-1850),清代诗人,字子恺,号秋山,江苏人。他在诗词方面有一定成就,以清新婉约见长。樊增祥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与女性美的细腻描写,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美人麟镜图》是樊增祥创作的一首描绘美人景象的诗,诗中通过对美人外貌和神态的细致描写,表现了对美的赞美和对春秋交替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通过对美人形象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女性美的深切赞美和对春秋时光流转的感慨。诗的开头以“愁春”引入,既点出了春天的愁苦,也为后面的美人描写奠定了情感基调。接下来的描写中,美人的眼神、面容及发型都被细腻地刻画出来,尤其是“镜菱如月”和“粉扑玉如”,这两句中,镜子与月亮的比喻,传达出美人如同皎洁的月光般清澈动人,令人心生向往。

全诗的结构层次分明,前半部分通过对美人的忧愁与笑意的对比,表现出内心的复杂情感;后半部分则显得更加生动,色彩斑斓的意象让人感受到美人的生动气息。整首诗在音韵上也和谐优美,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愁春一柳宫颦浅:春天的忧愁在柳树下显得浅薄,暗示了美人的情感状态。
  2. 笑转秋波眼:她的眼波如秋水般清澈,微笑间流露出深邃的情感。
  3. 镜菱如月绿鬟松:比喻美人面容如镜子般光滑,鬟发松散如菱角,增添了她的柔美。
  4. 粉扑玉如娇面晕霞红:形容她脸上的妆容娇嫩,宛如晨霞映照。
  5. 红霞晕面娇如玉:进一步强调美人的面容如玉一般娇艳动人。
  6. 扑粉松鬟绿:面颊的粉色与鬟发的绿色对比,突显出色彩的丰富。
  7. 月如菱镜眼波秋:月亮的光辉映照在她的眼波上,透露出秋天的清冷。
  8. 转笑浅颦宫柳一春愁:最后一句再次引入春天的愁苦,形成呼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人的眼波比作秋水,将面容比作玉,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 排比:通过对细节的多次描写,增强了美人形象的立体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人的细致描写,传达了对女性美的追求与欣赏,同时也表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与秋的交替象征着生命的变迁,而美人则是这种变迁中的永恒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的柔美与愁苦,代表着生命的复苏。
  • :象征美的反射,传达了对美的追求。
  • :象征清澈与宁静,常与思念、愁苦相联系。
  • 红霞:象征美丽与热情,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愁春”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快乐
    • B. 春天的忧愁
    • C. 春天的美丽
    • D. 春天的风景
  2. 诗中美人的眼波被比作什么?

    • A. 夏水
    • B. 秋水
    • C. 冬雪
    • D. 春花
  3. 诗中“转笑浅颦”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快乐
    • C. 忧愁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虞美人》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中描绘的女性形象同样展现了愁苦与美丽的结合,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流露。
  • 纳兰性德的《虞美人》则通过对时间的感慨,表现出对逝去美好的追忆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樊增祥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