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底日未上,屋头群雀喧。
晨兴溪馆迥,坐听橹声烦。
出户望行舸,羡心如野猿。
暮春余亦去,为见故人言。
白话文翻译:
海底的太阳还未升起,屋顶上的群雀在喧闹。
清晨我在溪边的馆子里醒来,静坐听着橹声的烦扰。
走出门外望向行船,心中羡慕如同野猿般自由。
暮春的余韵将尽,我也准备离去,去见老朋友。
注释:
- 海底:指海面之下,寓意日出未至。
- 群雀:指许多小鸟,象征生机与喧闹。
- 晨兴:清晨起床,象征新的一天。
- 溪馆:溪边的房子,表示诗人所处的环境。
- 橹声烦:橹声让人感到烦扰,意指生活中的烦恼。
- 行舸:行驶的船只,象征漂泊与远行。
- 羡心如野猿:心中羡慕如同野外的猿猴般自由自在。
- 暮春:指春天的尾声,象征时光的流逝。
- 故人:老朋友,代表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云溪,宋代著名诗人。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而闻名,特别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梅尧臣的诗作大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张法曹归阙》是梅尧臣在春末夏初时写作,表达了他在晨起时的感受与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张法曹归阙》是一首描绘春末晨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梅尧臣的情感世界。开篇“海底日未上,屋头群雀喧”,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晨的场景,海面未见日光,屋顶小鸟的吵闹声让人感受到生机的活力。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晨光的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晨兴溪馆迥,坐听橹声烦”,诗人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他在溪边的馆子中,听着橹声,感受到生活的烦恼与无奈。这种静谧与烦扰的结合,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理解。
“出户望行舸,羡心如野猿”,诗人走出门外,看到行船,心中羡慕不已,仿佛自己是一只被束缚的野猿。这种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反思,成为了整首诗的情感核心。最后一句“暮春余亦去,为见故人言”,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梅尧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底日未上:描绘了清晨的宁静,暗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 屋头群雀喧:小鸟的叫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 晨兴溪馆迥:诗人早晨在溪边的小馆,表明了他对自然的亲近。
- 坐听橹声烦:静坐听橹声,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烦恼的感受。
- 出户望行舸:走出门去,目光投向行船,象征着对自由的渴望。
- 羡心如野猿:心中羡慕自由,心情如野猿一般不受拘束。
- 暮春余亦去:暮春即将结束,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惆怅。
- 为见故人言:为了见老朋友,表达了对友情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羡心如野猿”,将羡慕的心情比作野猿的自由,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中上下句之间有词性和结构的对称,增加了韵律感。
- 意象:海底、群雀、行舸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由和友情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表达了对故人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底:象征着未知与宁静。
- 群雀:生机与喧闹,象征生活的热烈。
- 晨兴:新生活的开始,象征希望。
- 橹声:生活的烦扰,象征内心的困扰。
- 行舸:自由与漂泊,象征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海底日未上”中的“日”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云朵 -
“羡心如野猿”中的“羡心”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自由
C) 名声
D) 权力 -
诗中的“暮春余亦去”意味着什么? A) 春天即将结束
B) 夏天即将来临
C) 秋天的到来
D) 冬天的来临
答案:
- A) 太阳
- B) 自由
- A) 春天即将结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的《张法曹归阙》和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但梅尧臣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