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声久不作,怀古竟何人。
鸾凤翱翔下,荃兰咳唾新。
百年开壁叠,万象入陶钧。
突兀浮丘阁,长留太古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惋惜。诗人感叹正声(指古代的音乐或诗歌)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令人怀古的人又有多少呢?像鸾凤那样的美鸟在空中翱翔,荃兰(指一种花)也在新的环境中生长。经过百年的光阴,世事变迁,万象更新,然而那些古老的文化和精神仍在陶钧(陶器的旋转)中流转。那突兀的浮丘阁,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永恒与古老的春天。
注释:
- 正声:古代音乐或诗歌的正宗风格。
- 鸾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好与吉祥。
- 荃兰:一种花,象征着清新与优雅。
- 百年开壁叠:指经过百年,历史的积淀与变迁。
- 陶钧:陶器的旋转,象征着古老的文化在时间中流转。
- 突兀浮丘阁:形容高耸的山丘和建筑,象征古老的文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伯埙是清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的思考,对古代文化的追怀表现出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奉赠汤益阳师 其一》是刘伯埙为汤益阳师所作,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追忆与对当下艺术境遇的感慨。这首诗在清代的文化背景下,反映了文人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当下创作环境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较为简洁,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思考。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无奈与感慨,正声的缺失让人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空缺。接下来的两句通过鸾凤与荃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百年与万象的对比,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最后两句用“突兀浮丘阁”描绘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仿佛在诉说着自然与文化的永恒,留给人一种温暖而又深邃的思考。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古今文化的反思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种情感在清代文人的作品中尤为常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正声久不作,怀古竟何人。
表达了对正声(古代音乐或诗歌)的怀念,感叹这样的艺术形式已经久违,令诗人不禁思考还有多少人愿意追忆古代的荣耀。 -
鸾凤翱翔下,荃兰咳唾新。
鸾凤象征美好,荃兰则是新生的象征,诗人在此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暗示着美好事物虽稀缺,但仍然存在于新的时代中。 -
百年开壁叠,万象入陶钧。
百年的历史如同层层叠叠的墙壁,万象则是无数变化的景象,陶钧则隐喻着文化的延续与变迁。 -
突兀浮丘阁,长留太古春。
描绘了高耸的自然景观,象征着古老文化的持久与永恒,仿佛在告诉人们,尽管时代变迁,但古老的春天依然存在于心中。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意象(如鸾凤、荃兰)比喻人类对美好的向往。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 象征:运用鸾凤、陶钧等象征物传达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文化的追思与对美好事物的希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现状的思考。诗人希望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能够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鸾凤:象征着理想与美好的事物,代表着一种完美的境界。
- 荃兰:象征新生与清新,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 陶钧:象征着文化的延续与流转,反映出历史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正声”指的是什么? A. 古代音乐
B. 现代乐曲
C. 流行歌曲
D. 民间音乐 -
“鸾凤翱翔下”中,鸾凤象征什么? A. 平凡
B. 美好与吉祥
C. 黑暗
D. 破坏 -
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态度是? A. 忽视
B. 赞美与怀念
C. 反对
D. 不屑一顾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
- 诗人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刘伯埙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刘伯埙则更关心文化传承与历史的变迁。李白的诗歌往往充满豪情,而刘伯埙的诗则更加沉静与内敛,反映出不同时代文人的不同思考方式。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刘伯埙研究》
- 《古代诗词欣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