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塔寺阻雨 其一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塔上一铃语,湖头三日风。
苍山在烟外,高浪与天通。
市迥薪刍少,僧残像教空。
不妨留滞好,且看夕阳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三塔寺遭遇雨天时的景象。塔上的钟声回荡,湖边吹来了三天的风。远处的苍山在烟雾之外,高高的浪潮与天空相连。市场上人烟稀少,僧人残留在寺庙中,空旷的教堂里没有信徒。不妨在这里停留片刻,看看西沉的夕阳映红了天际。
注释:
- 塔上一铃语:指塔上的钟声,铃声传来,象征着寺庙的宁静和庄严。
- 湖头三日风:湖边的风已经刮了三天,表现出天气的阴沉。
- 苍山在烟外:苍山在烟雾的掩映下,显得朦胧而遥远。
- 高浪与天通:形容海浪高涨,似乎与天空相接。
- 市迥薪刍少:市场上人迹罕至,柴草也很少,反映出人们因雨而不出门。
- 僧残像教空:寺庙中僧人寥寥无几,教堂也显得空旷。
- 不妨留滞好:不如在此停留片刻,享受这安静的时光。
- 且看夕阳红:可以观赏美丽的夕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孝祥,字文襄,号庵士,宋代诗人,擅长词作与诗歌。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常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雨季,诗人身处三塔寺,因雨滞留,生出无限感慨。诗中融入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诗歌鉴赏:
《三塔寺阻雨 其一》是一首充满意境的诗,诗人在雨天的三塔寺中,借助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情感。诗的开头以“塔上一铃语”引入,钟声象征着宁静的宗教氛围,令人感到心灵的安宁。接着“湖头三日风”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给人以沉闷的感觉。
“苍山在烟外,高浪与天通”用极具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远方苍山与海浪的壮丽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而辽阔的意境。接着“市迥薪刍少”则转向人间,描绘了因天气恶劣而导致市井冷清的情景,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孤寂。
最后两句“不妨留滞好,且看夕阳红”则是诗人对眼前景象的积极回应,虽有滞留之苦,却也可以借此欣赏到美丽的夕阳,体现了诗人超然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孤独、宁静与美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塔上一铃语:引入诗的主题,表现出寺庙的宁静与神圣。
- 湖头三日风:描绘出阴郁的天气,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苍山在烟外:远山隐约,象征着遥远的理想或追求。
- 高浪与天通:描绘自然的壮丽,显示出自然的力量。
- 市迥薪刍少:反映出人间的冷清,增加了孤独感。
- 僧残像教空:表达出宗教生活的空虚与寂寞。
- 不妨留滞好:表达出一种无奈却也乐观的心态。
- 且看夕阳红:暗示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喻成情感的寄托,如“高浪与天通”。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例如“苍山在烟外”描绘的朦胧感。
- 对仗:如“市迥薪刍少,僧残像教空”,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的感悟,展现了一种宁静的美和对孤独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塔:象征着宗教与宁静。
- 湖:代表自然的辽阔与变化。
- 苍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高浪:自然的力量与壮丽。
- 市:人间的繁华与冷清。
- 夕阳:希望与美好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苍山”位于何处?
- A)寺庙内
- B)烟雾之外
- C)市场旁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绝望
- B)希望
- C)无奈
-
诗中的“市迥薪刍少”说明了什么?
- A)市场繁忙
- B)市场冷清
- C)市场热闹
答案:
- B)烟雾之外
- B)希望
- B)市场冷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张孝祥的《三塔寺阻雨 其一》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自然风光,但前者更注重天气变化带来的内心感受,后者则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