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璧庵怀古》
时间: 2024-12-29 20:12: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映璧庵怀古》
作者:金志章 〔清代〕
禅房遥隐凤城西,
故国空山望转迷。
辇道已荒春草合,
妆台犹在野禽啼。
斋钟佛火销残劫,
坏壁蜗涎认旧题。
太息寺门桃李树,
无言偏自得成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隐秘的禅房,位于凤城的西边,作者在此回望故国的空山,心中充满迷惘。曾经的辇道已经荒废,被春草覆盖,而妆台仍然存在,周围传来野禽的啼鸣。斋堂的钟声和佛火已经熄灭,过去的劫难也随之消散,坏掉的墙壁上,蜗牛的唾液依然可以认出旧日的诗题。作者叹息寺门外的桃李树,尽管无言,却自然而然形成了小路。
注释:
- 禅房:指佛教修行的房间。
- 凤城西:指古代的一个地方,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城市。
- 辇道:古代皇帝乘坐的车马道路。
- 妆台:古时女子化妆的台子。
- 斋钟:寺庙中用来召集信徒或报时的钟。
- 佛火:指寺庙中供奉的佛火,象征着信仰和希望。
- 蜗涎:蜗牛的唾液,常被用于形容腐朽或时间的流逝。
- 桃李树:象征着友谊和成就的树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金志章,清代诗人,字梦得,号映璧庵,生于清代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怀,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金志章隐居生活时期,诗人以禅房为背景,表达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个人归隐的心境,使得诗人常常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寄托。
诗歌鉴赏:
《映璧庵怀古》是一首充满怀古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的“禅房遥隐凤城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隐秘的环境,暗示着诗人的内心世界。接着,诗人通过“故国空山望转迷”的句子,传达了对故国的思考与迷茫,既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反思。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描绘了荒废的辇道与仍在的妆台,形成了一种对比,突显出时间的无情与事物的变化。尤其“斋钟佛火销残劫”,不仅描绘了佛教修行的场景,更象征着信仰与时间的交融,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对往昔的怀念。
最后的“太息寺门桃李树,无言偏自得成蹊”,以桃李树作为结尾,既是对生命的感悟,也是对归隐生活的一种肯定。“无言”却自得,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与对自然的融入。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与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禅房遥隐凤城西:描绘出一个隐秘的禅房,设定了诗的空间背景。
- 故国空山望转迷:表达对故国的眷恋与迷失感。
- 辇道已荒春草合:形象地描绘出曾经的繁华已被荒草覆盖。
- 妆台犹在野禽啼:细腻地展现了自然与人造物的对比。
- 斋钟佛火销残劫:表达佛教信仰在时间轮回中的消逝。
- 坏壁蜗涎认旧题:通过蜗牛的唾液,暗示着时间的痕迹与历史的延续。
- 太息寺门桃李树:桃李树象征着诗人的思考与感悟。
- 无言偏自得成蹊:最终回归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斋钟佛火”对“坏壁蜗涎”,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在“无言偏自得”中赋予无言以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怀古的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禅房: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修行。
- 凤城:代表故国的记忆与眷恋。
- 辇道:象征过往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
- 妆台:反映出人世间的美好与逝去。
- 桃李树:象征成就与友谊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金志章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
“禅房遥隐凤城西”中的“凤城”指的是?
- A. 一个具体的城市
- B. 一种鸟类
- C. 寺庙
- D. 诗人的故乡
-
“妆台犹在野禽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过去的繁华
- B. 现在的孤独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金志章的《映璧庵怀古》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感慨,但金志章更侧重于对故国的怀念,而王维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金志章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