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新安通判钱学士》

时间: 2025-01-04 06:33:32

昔人言访舟,江水赋清泚。

冬春常一色,深浅皆见底。

崖日半寒潭,澄明动朱鲤。

君怀素已高,尘虑都应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人言访舟,江水赋清泚。
冬春常一色,深浅皆见底。
崖日半寒潭,澄明动朱鲤。
君怀素已高,尘虑都应洗。


白话文翻译:

古人说来访小舟,江水清澈如诗。
无论冬天还是春天,水的颜色总是一致,水深水浅都能见底。
悬崖的阳光照在寒冷的潭水上,水面清澈见底,朱色的鲤鱼在水中游动。
你的品德已经很高,世俗的烦恼应该也会被洗净。


注释:

  • 昔人:古代的人,这里指的是有智慧的人。
  • 访舟:访问小舟,这里可以理解为泛舟或游览。
  • 赋清泚:赋予江水清澈的景象。
  • 一色:指无论冬春,江水的颜色总是一致。
  • 见底:水清澈可以看到水底。
  • 崖日:悬崖上的阳光。
  • 寒潭:寒冷的潭水。
  • 澄明:清澈明亮。
  • 朱鲤:红色的鲤鱼。
  • 君怀素:比喻君子品德高尚。
  • 尘虑:世俗的烦恼和忧虑。
  • 应洗:应当被洗净。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朱鲤”象征着吉祥与美好,常被视为幸福的象征。而“君怀素已高”暗指高尚的品德,强调了诗人对朋友品德的赞美与期许。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品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宣平,号西江,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作品多关注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与友人交游时,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敬重与期望,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江水、潭水及朱鲤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清澈、宁静的自然环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高远。诗的前两句通过古人的言语引入,给人以历史感与哲理思考。接着,诗人通过对冬春一色、深浅见底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恒常与变化,寓意着内心的宁静与安详。崖日照寒潭的意象,给予读者一种温暖与明亮的感觉,而“君怀素已高”的表述则将目光转向友人,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的赞美,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在意境上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品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生活的感悟。梅尧臣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一个文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性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人言访舟:引入古人的智慧,暗示与友人泛舟的时光。
  2. 江水赋清泚:描绘江水的清澈,展现自然之美。
  3. 冬春常一色:不论季节如何,水的颜色都保持一致,代表自然的恒常。
  4. 深浅皆见底:水的清澈使得无论深浅都能见底,象征透明与纯净。
  5. 崖日半寒潭:描绘阳光照在潭水上的景象,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6. 澄明动朱鲤:朱鲤在水中游动,生动地体现了清澈的水。
  7. 君怀素已高:赞美友人的品德高尚。
  8. 尘虑都应洗:希望友人能摆脱世俗的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诗,传达了自然的诗意。
  • 对仗:如“冬春常一色,深浅皆见底”,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寒潭”、“朱鲤”等意象,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尊敬与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及对人生的哲思,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意象分析:

  • 江水:象征着清澈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和。
  • 寒潭:代表一种深邃的思考,暗示着人生的复杂。
  • 朱鲤:象征着吉祥与美好,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朱鲤”象征什么? A) 凶险
    B) 吉祥
    C) 悲伤
    答案:B) 吉祥

  2. 诗中的“冬春常一色”体现了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自然的恒常
    C) 季节的交替
    答案:B) 自然的恒常

  3. “君怀素已高”中的“君”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友人
    C) 古人
    答案:B) 友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的《寄新安通判钱学士》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但梅尧臣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强调孤寂与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