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牛山人之匡庐》

时间: 2025-01-14 21:22:20

一锡匡庐去,名山今始登。

深秋匹马岭,古寺大牛僧。

云际聆空梵,湖干礼塔灯。

参师惟此路,末法尔称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锡匡庐去,名山今始登。
深秋匹马岭,古寺大牛僧。
云际聆空梵,湖干礼塔灯。
参师惟此路,末法尔称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前往匡庐山的情景。诗人提到,带着锡杖去往匡庐,今天第一次攀登名山。深秋时节,骑马行走在匹马岭,古老的寺庙里有位大牛僧。听着云间传来的梵音,在湖边的塔灯前恭敬地礼拜。追随师父的道路只有这条,末法时代还能称得上什么呢?


注释:

  • :锡杖,佛教僧侣常用的法器。
  • 匡庐:指匡庐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匹马岭:指在深秋时节骑马经过的山岭。
  • 大牛僧:寺庙中一位和尚,可能是隐喻其智慧和修行。
  • 云际聆空梵:在云层间聆听空中的梵音,象征宗教的神圣与宁静。
  • 末法:指佛教的末法时代,信仰和修行的衰退时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长文,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作品多表现人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前往匡庐山修行的祝福和对宗教、自然的感悟,反映出明代文人对山水与修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的情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自然的崇敬。开篇以“锡”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富有禅意的场景,锡杖的象征不仅代表了行者的身份,也暗示了修行的方向。接着的“名山今始登”,则揭示了友人对匡庐山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初登高峰的期待与激动。

诗中“深秋匹马岭”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而清冷的秋日氛围,正是这种时节的静谧,使得古寺中的“牛僧”显得格外神秘。牛僧的形象,既是对宗教智慧的尊敬,也象征着一种回归本心的状态。云与湖的意象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禅意,仿佛在诉说着自然与心灵的合一。

最后两句“参师惟此路,末法尔称能”,不仅表达了对修行之路的坚定信念,也反映出对当时社会宗教衰退的忧虑,似乎在警示后人要珍惜修行的机会。整首诗言简意赅,情感真挚,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之间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锡匡庐去:带着锡杖出发去往匡庐山,暗含修行的旅程。
  2. 名山今始登:今天第一次攀登名山,渗透出对名山的向往。
  3. 深秋匹马岭:描绘了骑马穿越秋日山岭的孤寂与清冷。
  4. 古寺大牛僧:提及古寺中的牛僧,突显出宗教的氛围。
  5. 云际聆空梵:在云间聆听空中的梵音,传达出神圣感。
  6. 湖干礼塔灯:湖边的塔灯,营造出宁静的宗教场景。
  7. 参师惟此路:强调修行的道路只有这一条,表达坚定的信念。
  8. 末法尔称能:反映出对末法时代的忧虑,呼唤人们珍惜信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锡”与“牛僧”象征修行与智慧。
  • 对仗:如“云际聆空梵”与“湖干礼塔灯”,形成和谐的音韵。
  • 意象:秋天的孤独与宁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沉静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线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宗教、自然的思考,体现了一种对修行之路的向往与对末法时代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修行。
  • 匡庐:代表名山,象征追求与理想。
  • 深秋:传达孤独与宁静。
  • 大牛僧:象征智慧与信仰。
  • 云际湖干:自然与宗教的结合,象征心灵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锡匡庐去”中的“锡”指什么?

    • A) 锡杖
    • B) 银器
    • C) 金属
  2. 古寺中的“大牛僧”主要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智慧
    • C) 权力
  3. 诗中提到“末法”是指哪个时代?

    • A) 佛教的繁荣时代
    • B) 佛教的衰退时代
    • C) 文人雅集时代

答案:

  1. A) 锡杖
  2. B) 智慧
  3. B) 佛教的衰退时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的作品,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 《秋夕》:杜甫的作品,表达孤独与思乡情怀。

诗词对比:

  • 《送友人》:王维的送别诗,与谢长文的作品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自然的思考,但王维的风格更加抒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谢长文与明代文人诗歌》

通过本次解析,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理解《送大牛山人之匡庐》的诗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