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寻师在秋半,忽忽到馀冬。一别榄溪曲,相思荔水踪。荒村围杂树,净室隐深松。犹忆过谈处,微言咒钵龙。
白话文翻译:
我在秋季的一半时寻找老师,不知不觉已到了冬季。一别榄溪的曲水,心中思念荔枝水的踪迹。荒凉的村庄被杂树环绕,清净的室内隐藏在深松之中。仍然记得曾经谈话的地方,那微言细语仿佛在咒语中回响。
注释:
- 寻师:寻找师长或老师。
- 秋半:秋季的中间时节。
- 忽忽:形容时间的迅速流逝。
- 榄溪:指榄溪河,可能是指诗人曾经游历的地方。
- 荔水:荔枝水,可能是指水流或水边的荔枝树。
- 荒村:荒凉的村庄。
- 围杂树:被杂树环绕。
- 净室:清净的房间。
- 隐深松:隐匿于深松树之中。
- 犹忆:仍然记得。
- 过谈处:以前交谈的地方。
- 微言:细微的言辞。
- 咒钵龙:可能指一种咒语或神秘的言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长文,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谢长文的诗歌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冬之交,表现了诗人对师长的思念与对往昔交谈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师道的尊重与个人情感的深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叙述诗人与老师的相遇与别离,但实际上却蕴含了更深的情感。诗人以“寻师在秋半”开篇,秋季的萧瑟与冬季的临近,象征着时间的飞逝。与师长的相识与相别,让他心中对往昔的回忆愈加深刻。榄溪与荔水的对比,既是地理上的分隔,也是情感上的距离。荒村与杂树的描写,增强了环境的荒凉感,似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犹忆过谈处,微言咒钵龙”一句,极具意象性,微言的回响如同咒语,似乎在提醒诗人那段珍贵的时光。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过去的缅怀与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寻师在秋半:诗人寻找老师,时值秋季中旬,暗示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 忽忽到馀冬: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意外,表现了对时光的无奈与感慨。
- 一别榄溪曲:与榄溪的离别,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相思荔水踪:思念之情如水流般绵延,表达了对师长的深切怀念。
- 荒村围杂树:荒凉的村庄与杂树,渲染了孤独与寂静的氛围。
- 净室隐深松:清净的室内与深松树,显现出对静谧与内心世界的向往。
- 犹忆过谈处:对过去交谈的怀念,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微言咒钵龙:细微的言辞如咒语般深刻,暗示着智慧的传递与思考的深邃。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荒村围杂树,净室隐深松”,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榄溪与荔水象征着师生关系的亲密与疏远。
- 隐喻:微言如同咒语,隐喻着言辞的力量与内涵。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师长的思念、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 榄溪:象征着过去美好的时光与师长的教诲。
- 荔水:代表着思念的情感与流逝的岁月。
- 荒村与杂树:暗示孤独、寂静的环境,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 净室与深松:象征着内心的安宁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季节寻找老师?
- A) 春季
- B) 秋季
- C) 冬季
- D) 夏季
-
诗中提到的“榄溪”象征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师生情谊
- C) 忘却的时光
- D) 荒凉的村庄
-
诗中的“微言”可以理解为:
- A) 辱骂
- B) 细微的言辞
- C) 大声喧哗
- D) 沉默
答案:
- B) 秋季
- B) 师生情谊
- B) 细微的言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与谢长文: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社会动乱带来的忧虑,而谢长文则更多体现出对师道的尊重与个人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解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