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寓榄溪寄妙峰上人且问海云近信 其二》
作者: 谢长文 〔明代〕
秋雨沿溪路,新晴记此时。
稻花香缥缈,磴草绿逶迤。
茗椀山光入,藜床石翠支。
雷峰频极目,幽梦久相期。
白话文翻译:
在秋雨绵绵的溪边小路上,刚刚放晴的天空让我记起此时的情景。稻花的香气在空中弥漫,溪边的草地一片青翠,蜿蜒而延伸。茶杯中的山光映入眼帘,石桌上的翠色支撑着我的身心。雷峰山的景色常常映入我的眼帘,我与那幽幽的梦境已久未见。
注释:
- 稻花香缥缈:稻花的香气轻柔而飘渺,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磴草:指溪边的草木,这里描写它的青绿和生机。
- 茗椀:茶碗,常用于品茶,这里暗含了品味生活的意味。
- 藜床:一种用藜草编织的床,这里可能指诗人的居所或休憩之地。
- 雷峰:指雷峰山,是杭州著名的山,常与西湖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长文,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相结合,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恰逢稻谷成熟之际,诗人可能在此时思念友人,表达对自然的欣赏及内心的宁静与期盼。
诗歌鉴赏:
本诗描绘了秋天溪边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感受,将自然的清新与内心的宁静融为一体。开篇“秋雨沿溪路”便引入了一个清新而略带忧伤的画面,雨后的宁静与清新令人心生向往。接着,诗人通过稻花的香气和草地的翠绿,展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与生命的活力,这种自然景象不仅是外在的,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茗椀山光入,藜床石翠支”,通过茶与石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似乎在暗示自己在繁忙的社会中也渴望一处安静的栖息之所。而“雷峰频极目”,则通过雷峰山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盼,令人感受到一种遥远的联系与梦境的美好。整首诗在自然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的关怀,情感真挚而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雨沿溪路:描绘了诗人在秋季雨后漫步溪边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
- 新晴记此时:强调了雨后的晴朗,诗人对此时此刻的美好感受深刻铭记。
- 稻花香缥缈:稻花的香气如烟雾般缥缈,描绘了丰收季节的美好气息。
- 磴草绿逶迤:溪边的草木绿意盎然,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茗椀山光入:茶杯中映射出的山光,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藜床石翠支:石桌和藜床的意象,象征着诗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寄托。
- 雷峰频极目:雷峰山常常映入眼帘,表达了对美景的欣赏。
- 幽梦久相期:与远方友人的幽梦相期,反映了内心的思念与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稻花的香气比作缥缈,增强了诗句的意境。
- 对仗:如“茗椀山光入,藜床石翠支”,形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宁静的追求以及对友人的思念,情感深邃而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着丰收与生命的循环。
- 稻花:代表着希望与喜悦。
- 磴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雷峰:象征着美好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写的季节是哪个?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诗中提到的“雷峰”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杭州
C. 苏州
D. 南京 -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A. 思念
B. 忘记
C. 讨厌
D. 竞争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谢长文的《寓榄溪寄妙峰上人且问海云近信 其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可以对比,两者均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情感,但谢长文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注重孤独的内心体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文学研究》
- 《山水诗研究》
以上为谢长文《寓榄溪寄妙峰上人且问海云近信 其二》的详细解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