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鬓棱初翦玉纤弱》

时间: 2025-01-19 18:12:36

鬓棱初翦玉纤弱。

早春入、屏山四角。

少年买困成欢谑。

人在浓香绣幄。

霜丝换、梅残梦觉。

夜寒重、长安紫陌。

东风入户先情薄。

吹老灯花半萼。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杏花天·鬓棱初翦玉纤弱

作者:吴文英 〔宋代〕

原文展示:

鬓棱初翦玉纤弱。早春入屏山四角。少年买困成欢谑。人在浓香绣幄。霜丝换梅残梦觉。夜寒重长安紫陌。东风入户先情薄。吹老灯花半萼。

白话文翻译:

鬓发的边角刚刚修剪,显得娇嫩纤细。早春的气息从屏山四角飘来。年轻人在这里迷醉欢笑。人们沉浸在浓郁的花香和绣的帐幕中。霜丝换成了梅花,残留的梦渐渐苏醒。夜寒重重,长安的街道显得凄凉。东风吹入室内,带来薄薄的情感。灯花在风中摇曳,似乎要凋零。

注释:

  • 鬓棱:指鬓发的边缘,形象地描绘出细致的外貌。
  • 屏山:这里指代美丽的环境,可能是指山水环绕的地方。
  • 少年买困:少年沉迷于欢笑与玩乐。
  • 浓香绣幄:形容浓郁的花香和华丽的帐幕,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霜丝:比喻梅花的残影,反映出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 长安紫陌:指长安的街道,带有怀旧与孤独的情绪。
  • 东风:象征春天的气息,是情感的传递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约 1140年-1210年),字文英,号青霞,宋代词人,擅长写词,尤以婉约风格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情感,富有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杏花天》创作于宋代早春,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早春的景象,表达对年轻欢愉的渴望和对旧梦的追忆,反映出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交融。

诗歌鉴赏:

这首词表现了早春的细腻与温柔,以鲜明的意象展现了生命的复苏与年轻的欢愉。开头几句通过“鬓棱”和“玉纤弱”描绘出青春的脆弱与美丽,紧接着“早春入屏山四角”则为全诗设定了一个温暖而生机盎然的背景。接下来的“少年买困成欢谑”展现了年轻人无忧无虑的生活,正是春天赋予他们的活力与欢笑。

其中“人在浓香绣幄”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醉人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花香的弥漫。之后,词中提到的“霜丝换梅残梦觉”,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过往的追忆,仿佛在诉说着年轻时的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结尾部分的“东风入户先情薄”与“吹老灯花半萼”则暗示了春天的暖风虽来,却也带来了淡淡的忧伤。灯花的摇曳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整个词作在欢愉与哀愁之间展现了青春的多面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鬓棱初翦玉纤弱:描述女子刚刚修剪的鬓发,形容其娇嫩纤细,体现青春的美丽。
  • 早春入屏山四角:春天的气息弥漫四周,营造出明媚的季节感。
  • 少年买困成欢谑:年轻人因醉于欢笑而迷失,表现出青春的无忧与快活。
  • 人在浓香绣幄:人们沉浸在花香和华丽的环境中,形成一种温馨的氛围。
  • 霜丝换梅残梦觉:梦境与现实交织,霜丝与梅花的意象展现了往昔的回忆。
  • 夜寒重长安紫陌:夜晚的寒意与长安的凄凉,唤起了孤独的情绪。
  • 东风入户先情薄:春风虽来,却带有淡淡的忧伤,暗示情感的薄弱。
  • 吹老灯花半萼:灯花在风中摇曳,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霜丝换梅”,将霜丝与梅花进行比喻,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拟人:如“东风入户”,赋予春风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
  • 对仗:词中对称的结构使得整体韵律感极强,提升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早春的景象,表达了青春的脆弱与美好的瞬间,反映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诗人在欢愉与忧愁之间,展现了人生的多面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东风:象征春天的气息,传递情感。
  • 灯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霜丝:象征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鬓棱”指的是?

    • A. 头发的边角
    • B. 春天的气息
    • C. 少年的欢笑
  2. 诗中的“东风”象征了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来临
    • C. 夜晚的寂静
  3. “吹老灯花半萼”中的“老”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哀伤
    • C. 疲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诗词对比:

  • 吴文英的《杏花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们的情感,但吴文英更注重细腻的描绘与对生活的感慨,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惆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