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夕 洪咨夔 〔宋代〕
轻阴不隔团团月,遗俗犹传缓缓歌。 踏雪看灯知不恶,宜春酿酒恨无多。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淡淡的云层无法遮挡圆圆的月亮,古老的习俗依然流传着悠扬的歌声。踏着雪地观赏灯火,心情愉悦;可惜宜春的美酒所剩无几。
注释: 字词注释:
- 轻阴:淡淡的云层。
- 团团月:圆圆的月亮。
- 遗俗:流传下来的习俗。
- 缓缓歌:悠扬的歌声。
- 踏雪:在雪地上行走。
- 看灯:观赏灯火。
- 宜春:地名,这里指宜春酿造的酒。
- 恨无多:可惜所剩不多。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元夕夜晚的景象和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词著称,风格多以清新自然为主。此诗描绘了元夕夜晚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节日氛围和习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元夕即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有赏灯、踏雪等习俗。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节日氛围的喜爱和对美酒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元夕夜晚为背景,通过描绘轻阴不隔的团团月和流传下来的缓缓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节日氛围。踏雪看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活动的热爱和愉悦心情。最后一句“宜春酿酒恨无多”,则透露出诗人对美酒的珍惜和遗憾,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节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轻阴不隔团团月:淡淡的云层无法遮挡圆圆的月亮,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夜晚氛围。
- 遗俗犹传缓缓歌:古老的习俗依然流传着悠扬的歌声,反映了节日的传统和文化的传承。
- 踏雪看灯知不恶:踏着雪地观赏灯火,心情愉悦,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活动的热爱。
- 宜春酿酒恨无多:可惜宜春的美酒所剩无几,透露出诗人对美酒的珍惜和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轻阴不隔团团月”中的“团团月”比喻圆圆的月亮,形象生动。
- 对仗:“轻阴不隔团团月,遗俗犹传缓缓歌”中的“轻阴”与“遗俗”,“团团月”与“缓缓歌”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元夕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美酒的珍惜。诗中透露出的宁静祥和的氛围和淡淡的忧愁,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团团月: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圆满和美好。
- 缓缓歌:悠扬的歌声,代表着传统文化的传承。
- 踏雪看灯:雪地和灯火,营造出节日的氛围和愉悦的心情。
- 宜春酿酒:美酒,象征着美好和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轻阴不隔团团月”中的“团团月”指的是什么? A. 圆圆的月亮 B. 淡淡的云层 C. 悠扬的歌声 D. 雪地上的灯火
-
诗中“遗俗犹传缓缓歌”中的“遗俗”指的是什么? A. 流传下来的习俗 B. 圆圆的月亮 C. 淡淡的云层 D. 雪地上的灯火
-
诗中“踏雪看灯知不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忧愁 B. 愉悦 C. 遗憾 D. 愤怒
-
诗中“宜春酿酒恨无多”中的“恨无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忧愁 B. 愉悦 C. 遗憾 D. 愤怒
答案: 1. A 2. A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同样描绘了元夕的景象,但风格更为豪放。
-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以元夕为背景,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
诗词对比:
- 洪咨夔的《元夕》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两者都描绘了元夕的景象,但洪咨夔的诗更为宁静祥和,而辛弃疾的诗则更为豪放热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详细介绍了元夕等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