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光水色近宣华,仿佛江南万里家。可是老谙春寂寞,夜深无梦到梅花。
白话文翻译:
竹影婆娑,水色潋滟,仿佛近在宣华之地,让人感觉如同回到了遥远的江南故乡。然而,年岁已高,深谙春天的寂寞,夜深人静时,连梦也未曾触及那梅花。
注释:
- 竹光水色:指竹影和水波的光影,形容景色的美丽。
- 宣华:地名,可能指宣城或宣化,这里用作比喻,表示美丽的地方。
- 老谙:年老而深知。
- 春寂寞:春天的孤寂,暗指诗人内心的孤寂。
-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常在诗词中代表孤独和坚韧的品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舜俞,号平斋,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政的感慨。这首诗可能是洪咨夔在远离家乡时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春天寂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洪咨夔远离家乡,身处异地时所作,通过对竹光水色的描绘,勾起了对江南故乡的思念。同时,诗中的“老谙春寂寞”反映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孤独生活的深刻体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春天寂寞的深刻感受。首句“竹光水色近宣华”通过竹影和水波的光影,营造出一种美丽而宁静的景象,仿佛让人置身于宣华之地,感受到江南的温馨。然而,接下来的“仿佛江南万里家”却透露出一种遥远的距离感,暗示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后两句“可是老谙春寂寞,夜深无梦到梅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诗人年岁已高,深知春天的寂寞,即使在夜深人静时,也难以梦见那象征坚韧和高洁的梅花,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光水色近宣华”:通过竹影和水波的光影,描绘出一幅美丽宁静的景象,仿佛近在宣华之地。
- “仿佛江南万里家”:这句诗通过“仿佛”一词,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暗示了身处异乡的孤独。
- “可是老谙春寂寞”:诗人年岁已高,深知春天的寂寞,这里的“老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会。
- “夜深无梦到梅花”:即使在夜深人静时,也难以梦见那象征坚韧和高洁的梅花,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竹光水色”比喻美丽的景象,通过“梅花”比喻坚韧和高洁的品质。
- 拟人:“老谙春寂寞”中的“老谙”赋予了诗人以年老而深知的特质。
- 对仗:诗中的“竹光水色”与“仿佛江南”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春天寂寞的深刻感受。诗人通过对竹光水色的描绘,勾起了对江南故乡的思念,同时通过对春天的寂寞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光水色:美丽的景象,象征宁静和美丽。
- 宣华:美丽的地方,象征故乡。
-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代表孤独和坚韧的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宣华”是指什么? A. 地名 B. 美丽的景象 C. 诗人的故乡 D. 诗人的朋友
-
诗中的“梅花”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寂寞 B. 坚韧和高洁 C. 诗人的故乡 D. 诗人的朋友
-
诗中的“老谙春寂寞”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B. 诗人对春天的寂寞的深刻感受 C. 诗人对春天的期待 D. 诗人对春天的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 王维的《相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洪咨夔的《答家朝南二绝》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而洪咨夔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春天寂寞的深刻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