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及甫入峡杂咏·十二培》

时间: 2025-01-08 22:47:36

舍车不涉猢狲愁,行舟未过虾蟆培。

咸池乐部十二锺,六丁挈置巫山背。

鳌头赑屃方壶裂,鲸腹膨脝海门碎。

凿开混沌尸者谁,事逐浮云堕茫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及甫入峡杂咏·十二培 洪咨夔 〔宋代〕

舍车不涉猢狲愁,行舟未过虾蟆培。 咸池乐部十二锺,六丁挈置巫山背。 鳌头赑屃方壶裂,鲸腹膨脝海门碎。 凿开混沌尸者谁,事逐浮云堕茫昧。

白话文翻译:

舍弃车辆不涉水,猢狲也会感到愁;乘船未过虾蟆培。 咸池乐部的十二钟,被六丁神人携至巫山背。 鳌头巨龟背负方壶裂,鲸腹膨胀海门破碎。 谁凿开混沌之尸,事随浮云消逝于茫昧。

注释:

字词注释:

  • 舍车不涉:指不使用车辆,直接步行或乘船。
  • 猢狲愁:猢狲即猴子,此处比喻人感到困难或忧愁。
  • 虾蟆培: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险峻之地。
  • 咸池乐部:古代神话中的音乐部门。
  • 十二锺:指十二个钟,象征音乐或时间。
  • 六丁:道教中的六丁神,负责搬运重物。
  • 巫山背:巫山的背面,指偏远或险峻之地。
  • 鳌头赑屃:鳌头指巨龟的头,赑屃为传说中的一种巨龟,背负重物。
  • 方壶裂:方壶为古代传说中的宝物,裂指损坏。
  • 鲸腹膨脝:鲸鱼的腹部膨胀。
  • 海门碎:海门指海的入口,碎指破碎。
  • 凿开混沌:指开天辟地,混沌初开。
  • 尸者谁:指开天辟地的人是谁。
  • 事逐浮云:事情随浮云消逝,指事情变得模糊不清。
  • 堕茫昧:陷入模糊不清的状态。

典故解析:

  • 咸池乐部十二锺:咸池为古代神话中的池名,乐部指音乐部门,十二锺可能指十二个钟,象征音乐或时间。
  • 六丁挈置巫山背:六丁为道教中的六丁神,负责搬运重物,此处指神人将钟搬运至巫山背。
  • 鳌头赑屃方壶裂:鳌头和赑屃均为传说中的巨龟,方壶为古代传说中的宝物,裂指损坏。
  • 凿开混沌尸者谁:指开天辟地的人是谁,混沌初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涉及自然景色和神话传说,风格独特,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三峡时所作,通过描绘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神话意象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宇宙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舍车不涉猢狲愁,行舟未过虾蟆培”描绘了旅途的艰险,而“咸池乐部十二锺,六丁挈置巫山背”则引入了神话元素,增添了神秘色彩。后两句“鳌头赑屃方壶裂,鲸腹膨脝海门碎”通过夸张的比喻,描绘了宏大的自然景象,最后“凿开混沌尸者谁,事逐浮云堕茫昧”则提出了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的深刻疑问,整首诗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舍车不涉猢狲愁,行舟未过虾蟆培”:舍弃车辆不涉水,猢狲也会感到愁;乘船未过虾蟆培,描绘了旅途的艰险。
  2. “咸池乐部十二锺,六丁挈置巫山背”:咸池乐部的十二钟,被六丁神人携至巫山背,引入了神话元素,增添了神秘色彩。
  3. “鳌头赑屃方壶裂,鲸腹膨脝海门碎”:鳌头巨龟背负方壶裂,鲸腹膨胀海门破碎,通过夸张的比喻,描绘了宏大的自然景象。
  4. “凿开混沌尸者谁,事逐浮云堕茫昧”:谁凿开混沌之尸,事随浮云消逝于茫昧,提出了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的深刻疑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猢狲愁”比喻人感到困难或忧愁,“鳌头赑屃”比喻巨龟背负重物。
  • 夸张:如“鲸腹膨脝海门碎”夸张地描绘了宏大的自然景象。
  • 象征:如“咸池乐部十二锺”象征音乐或时间,“凿开混沌”象征开天辟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和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意义和宇宙起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猢狲愁:比喻人感到困难或忧愁。
  • 虾蟆培:险峻之地。
  • 咸池乐部十二锺:象征音乐或时间。
  • 六丁挈置巫山背:神人搬运重物。
  • 鳌头赑屃方壶裂:巨龟背负重物,宝物损坏。
  • 鲸腹膨脝海门碎:宏大的自然景象。
  • 凿开混沌尸者谁:开天辟地的人是谁。
  • 事逐浮云堕茫昧:事情变得模糊不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猢狲愁”比喻什么? A. 猴子愁 B. 人感到困难或忧愁
  2. “咸池乐部十二锺”象征什么? A. 音乐 B. 时间 C. 重物
  3. “凿开混沌尸者谁”指的是什么? A. 开天辟地的人 B. 搬运重物的人
  4. “事逐浮云堕茫昧”表达了什么? A. 事情变得模糊不清 B. 事情变得清晰

答案:1. B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通过描绘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
  • 杜甫《登高》: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望庐山瀑布》与洪咨夔《次及甫入峡杂咏·十二培》: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但李白的诗更加直接和豪放,而洪咨夔的诗则更加含蓄和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详细介绍了古代神话传说,有助于理解诗中的神话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