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前三日锺冠之约余侍老人行山舟发后洪入》
时间: 2025-01-09 15:05: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雨客无寐,放晴山有灵。禅关深紫翠,勋庙肃丹青。鳌负摩云碣,龙扶拱日屏。真如无尽意,石涧水泠泠。
白话文翻译:
听着雨声,客人们无法入眠,天放晴后,山峦显得格外有灵气。禅寺的关隘深邃而紫翠,勋臣的庙宇庄严肃穆。巨大的石碑仿佛由巨鳌背负,直插云霄,龙形的屏风支撑着日光。这一切都如同无尽的意境,石涧中的水声清脆悦耳。
注释:
- 听雨客无寐:指在雨夜中,客人们因雨声而无法入睡。
- 放晴山有灵:雨后天晴,山峦显得更加灵动。
- 禅关深紫翠:禅寺的关隘深邃,色彩紫翠。
- 勋庙肃丹青:勋臣的庙宇庄严肃穆,色彩丹青(指红色和青色,象征庄重)。
- 鳌负摩云碣:巨大的石碑仿佛由巨鳌背负,直插云霄。
- 龙扶拱日屏:龙形的屏风支撑着日光,象征着庄严和力量。
- 真如无尽意:这一切都如同无尽的意境,表达了深远的思考。
- 石涧水泠泠:石涧中的水声清脆悦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约1170-1236),字舜俞,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物,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他在小雪前三日与友人锺冠之相约同行山中时所作,描绘了雨后的山景和禅寺的宁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小雪前三日,洪咨夔与友人锺冠之相约同行山中时所作。诗中描绘了雨后的山景和禅寺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禅意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后的山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禅意的向往。诗中“听雨客无寐,放晴山有灵”一句,既表达了雨夜的宁静,又暗示了雨后天晴的生机。后文通过对禅寺和勋庙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庄严和宁静的向往。最后,“真如无尽意,石涧水泠泠”一句,以水声的清脆悦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无限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听雨客无寐:在雨夜中,客人们因雨声而无法入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放晴山有灵:雨后天晴,山峦显得更加灵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禅关深紫翠:禅寺的关隘深邃,色彩紫翠,展现了禅寺的宁静和深邃。
- 勋庙肃丹青:勋臣的庙宇庄严肃穆,色彩丹青,象征着庄严和力量。
- 鳌负摩云碣:巨大的石碑仿佛由巨鳌背负,直插云霄,展现了庄严和力量。
- 龙扶拱日屏:龙形的屏风支撑着日光,象征着庄严和力量。
- 真如无尽意:这一切都如同无尽的意境,表达了深远的思考。
- 石涧水泠泠:石涧中的水声清脆悦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无限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鳌负摩云碣”和“龙扶拱日屏”,通过比喻展现了庄严和力量。
- 拟人:如“放晴山有灵”,赋予山峦以灵性。
- 对仗:如“禅关深紫翠,勋庙肃丹青”,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美景和禅意的向往。通过描绘雨后的山景和禅寺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禅意的向往,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听雨:雨夜的宁静和略带忧郁的氛围。
- 放晴山:雨后天晴,山峦显得更加灵动。
- 禅关:禅寺的关隘深邃,色彩紫翠。
- 勋庙:勋臣的庙宇庄严肃穆。
- 鳌负摩云碣:巨大的石碑仿佛由巨鳌背负,直插云霄。
- 龙扶拱日屏:龙形的屏风支撑着日光。
- 石涧水泠泠:石涧中的水声清脆悦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听雨客无寐”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郁 B. 喜悦 C. 宁静 D. 激动
-
“放晴山有灵”中的“灵”指的是什么? A. 灵魂 B. 灵气 C. 灵感 D. 灵活
-
诗中“禅关深紫翠”描绘的是什么? A. 山峦 B. 禅寺 C. 勋庙 D. 石碑
-
“鳌负摩云碣”中的“鳌”指的是什么? A. 龙 B. 巨鳌 C. 石碑 D. 山峦
答案:
- A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的宁静和秋日的景色,与洪咨夔的诗有相似的意境。
- 杜甫《望岳》:描绘了对泰山的仰望,展现了壮丽的山景。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洪咨夔的诗: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的宁静和自然美景,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隐逸的情怀,而洪咨夔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禅意的向往。
- 杜甫《望岳》与洪咨夔的诗:杜甫的诗展现了壮丽的山景和对自然的敬畏,而洪咨夔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宁静和禅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可以与洪咨夔的诗进行对比。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诗作,可以与洪咨夔的诗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