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 中秋待月》
时间: 2025-01-04 06:26: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凉 中秋待月
作者: 周贻繁 〔清代〕
风起云开未。好秋宵琼楼夜锁,素娥犹睡。安得高歌声遏处,涌出冰轮似水。邀素魄金尊同醉。莫负团圆诗酒兴,倚雕阑玉露沾衣袂。清漏转,暗蛩细。芳筵索寞嗟无寐。望疏林朦胧隐见,喜如人意。羽佩珊珊何处是,为逐天风下坠。云路渺幽怀谁寄。乞与灵丹劳玉兔,许相携共作飞升计。空幻想,困尘累。
白话文翻译:
在风起云开之前,这美好的秋夜,琼楼被夜色锁住,素娥(嫦娥)仍在沉睡。哪里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高歌,使那冰轮似水的明月涌现?邀请素魄(明月)与金尊(酒杯)共饮。不要辜负这团圆的诗酒兴致,倚在雕阑上,玉露沾湿了我的衣袂。清漏(时光的流逝)渐渐过去,暗蛩(蟋蟀)细声低鸣。芳筵(酒宴)冷寂,叹息无眠。望着疏林,朦胧中隐约可见,喜悦如人所愿。那羽佩(衣饰)轻盈,何处去追逐天风而下坠?云路渺茫,幽怀寄托何处?乞求那灵丹(长生药)来劳顿玉兔,愿与之共同谋划飞升的计划。空中幻想,困扰着尘世的烦恼。
注释:
- 琼楼:指美丽的楼阁。
- 素娥:指嫦娥,月宫中的仙女。
- 金尊:指盛酒的金杯。
- 雕阑:雕刻精美的栏杆。
- 清漏:时光的流逝。
- 暗蛩:暗中的蟋蟀,象征寂静的夜晚。
- 羽佩:形容轻盈的装饰物,常用于形容女子的衣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贻繁,清代诗人,以词风清丽、意境悠远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富有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中秋时节,正值团圆佳节,作者借月抒怀,表达对团圆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贺新凉 中秋待月》以中秋月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团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风起云开未”,为诗设下了一个清新的环境,仿佛在描绘一个刚刚明朗的秋夜。接着用“琼楼夜锁,素娥犹睡”描绘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嫦娥的沉睡象征着人们无法把握的美好。诗中“安得高歌声遏处”体现了诗人的热情,渴望在月明的夜晚放声高歌,然而却又感到无处可歌,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邀素魄金尊同醉”,体现了诗人对美酒和月亮的向往,意在与明月同醉,享受团圆的欢乐。然而,现实的孤寂又让诗人感到无奈,“芳筵索寞嗟无寐”,这种对照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诗人寄托了对飞升的幻想,体现了对生活的执着追求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起云开未”:描绘秋风初起,云层渐散的景象,营造出一个清爽的夜晚。
- “好秋宵琼楼夜锁,素娥犹睡”:秋夜美好,嫦娥仍在沉睡,暗示着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 “安得高歌声遏处”:表达了诗人渴望歌唱但又找不到合适地方的无奈。
- “邀素魄金尊同醉”:渴望与明月和酒共醉,享受团圆之乐。
- “莫负团圆诗酒兴”:劝诫自己珍惜团圆的时光。
- “倚雕阑玉露沾衣袂”:描绘倚靠在栏杆上,感受露水的清凉。
- “清漏转,暗蛩细”:时光慢慢流逝,蟋蟀低鸣,暗示夜的寂静。
- “望疏林朦胧隐见”:透过稀疏的树林,月光朦胧而显现。
- “喜如人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
- “云路渺幽怀谁寄”:对未来的迷茫和思虑。
- “乞与灵丹劳玉兔”:渴求长生不老的药,与玉兔同行,象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空幻想,困尘累”:对理想的幻想与现实的疲惫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冰轮”,表现其清冷明亮。
- 拟人:将蟋蟀的声音形容为“暗蛩细”,使得夜晚更具生动感。
- 对仗:词句间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明月和孤独思绪,表现了人对团圆、理想和未来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对现实的无奈与疲惫。诗人虽身处孤寂,却依然在幻想中追求美好,体现了人性对幸福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素魄):象征团圆与美好。
- 酒(金尊):象征欢愉与交流。
- 秋夜:象征宁静与思考。
- 蟋蟀(暗蛩):象征寂静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琼楼”指的是: A. 美丽的山峰
B. 美丽的楼阁
C. 美丽的湖泊
D. 美丽的花园 -
“安得高歌声遏处”这句的意思是: A. 哪里可以高歌?
B. 哪里可以安静?
C. 哪里可以饮酒?
D. 哪里可以休息? -
诗中“清漏转”意指: A. 时光流逝
B. 风声渐起
C. 月亮升起
D. 夜色加深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较,周贻繁的《贺新凉 中秋待月》更注重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而李白的作品则更集中于抒发思乡之情。两者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周贻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