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四日晓起看海棠八首》

时间: 2024-09-19 22:11:01

除却牡丹了,海棠当亚元。

艳超红白外,香在有无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除却牡丹了,海棠当亚元。
艳超红白外,香在有无间。

白话文翻译

除了牡丹之外,海棠花最为出色。
它的艳丽超越了红色和白色的花朵,香气却在有无之间,难以捉摸。

注释

  • 除却:除了,去掉。
  • 牡丹:一种花,象征富贵,常被称为“花王”。
  • 海棠:一种花,花色鲜艳,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 亚元:指次于第一的意思,此处意指海棠花的地位仅次于牡丹。
  • 艳超:艳丽超越。
  • 有无间:指香气的感觉,在有与无之间,似有似无,难以捉摸。

典故解析

海棠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美丽与柔情,常被文人墨客所吟咏。作者提到的牡丹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富贵象征,两者的对比展示了海棠的独特之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和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海棠花盛开的时节。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勾勒出海棠花的美丽,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开篇的“除却牡丹了”,直接引出主题,牡丹作为传统的美丽象征,引发读者的期待。而接下来的“海棠当亚元”则巧妙地将海棠花与牡丹进行比较,揭示了海棠花虽不及牡丹的华贵,却别有一番风味。诗中提到的“艳超红白外”不仅强调了海棠花的色彩鲜艳,还蕴含了对其独特魅力的赞美。

最后一句“香在有无间”则通过对香气的描写,增强了诗的意境。香气在“有无”之间,仿佛在说海棠的美丽虽可见,但其香气却是难以言喻的,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这种美的感觉,既真实又虚幻,恰如海棠花的魅力,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除却牡丹了:开头直入主题,强调海棠的价值。
  2. 海棠当亚元:海棠虽不如牡丹,但在春花中也有其独特的地位。
  3. 艳超红白外:对海棠的色彩进行赞美,表明其艳丽之美。
  4. 香在有无间:香气的捉摸难度,增添了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牡丹与海棠的对比,突显海棠的独特魅力。
  • 隐喻:将花的香气比作一种难以捉摸的美感,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海棠花的赞美,体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象征美丽、柔情和春天的生机。
  • 牡丹:象征富贵、华丽,但诗中却被作为比较的对象,突显海棠的独特之美。
  • :象征着难以捉摸的美感,给人以遐想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关于这首诗,哪种花被提到作为比较的对象?
    A. 梅花
    B. 牡丹
    C. 兰花

  2. “香在有无间”这句中,香气的特性是什么?
    A. 清晰可闻
    B. 难以捉摸
    C. 令人窒息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牡丹的赞美
    B. 对海棠的赞美
    C. 对春天的怀念

答案

  1. B. 牡丹
  2. B. 难以捉摸
  3. B. 对海棠的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
  • 《桃花源记》(陶渊明):描绘了桃花源的美丽与世外桃源的理想。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但侧重于春的生命力与希望,风格和主题上与杨万里的作品形成对比。

对比分析:两首诗都赞美春天的美丽,但杨万里的作品更注重于花的个体美,而韩愈则更关注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