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望日,递宿南宫,和尤延之右司郎署疏竹》
时间: 2024-12-29 19:53: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望日,递宿南宫,和尤延之右司郎署疏竹
此君见我眼犹青,笑我吟髭雪点成。
忆昔与君同舍日,听渠将雨作秋声。
夜来递宿三更悄,叶底春寒一倍生。
梦入故园数新笋,穿篱破藓几茎茎。
白话文翻译:
在二月的望日,我在南宫的竹舍中留宿。
这位朋友看到我,眼神依旧清亮,笑我满脸白发如雪。
想起往昔和你一起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听你在雨中吟唱,声音如秋天的落雨。
昨夜我在静谧的三更时分留宿,叶下的春寒更显得清冷。
梦中回到故乡,看到几根新生的竹笋,穿过篱笆,破土而出。
注释:
- 二月望日: 指农历二月的满月之日。
- 递宿: 在此指的是在某处留宿。
- 南宫: 指南宫竹舍,可能是诗人朋友的寓所。
- 吟髭: 诗人自谦,指自己的白发。
- 渠: 指诗人朋友。
- 秋声: 雨声像秋天的声音,带有淡淡的伤感。
- 三更: 夜深时分,指午夜时分。
- 叶底春寒: 春天的寒意在树叶之下更加显著。
- 新笋: 竹子的幼芽,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梦入故园”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常见于古诗词中,反映了人们对故乡的深情与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杨万里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常流露出对故乡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杨万里在春天的南宫留宿,感受到春寒与故乡的思念,因而写下此诗。时值二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通过对友人、故乡的回忆,展现了他内心的情感变化。
诗歌鉴赏:
这首《二月望日》承载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前两句以轻松幽默的口吻开篇,描绘了与老朋友的重逢,尽管白发苍苍,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接下来的回忆中,诗人想起与友人同居时光,听雨声如同秋声,充满了怀旧的情怀。
第三、四句则描绘了夜晚的寂静,春寒意浓,更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哀愁。最后两句,诗人梦回故园,竹笋破土而出,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暗含了对故乡未来的美好期盼。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珍视,也有对故乡的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君见我眼犹青: 朋友见到我时,眼神依旧明亮,表现了友谊的深厚。
- 笑我吟髭雪点成: 朋友笑我满头白发,表示时间流逝、岁月的无情。
- 忆昔与君同舍日: 回忆往昔与友人同住的日子,勾起了浓浓的怀旧之情。
- 听渠将雨作秋声: 听到朋友吟唱的声音,仿佛在秋天的雨中,带有淡淡的忧伤。
- 夜来递宿三更悄: 昨夜留宿,夜深人静,增添了思绪的沉重。
- 叶底春寒一倍生: 叶下的春寒感受加倍,象征着内心的孤独。
- 梦入故园数新笋: 梦中回到故乡,见到新生竹笋,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 穿篱破藓几茎茎: 竹笋破土而出,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 “听渠将雨作秋声”将雨声比作秋天的声音,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感伤。
- 拟人: 竹笋穿篱破藓,赋予自然以生命,体现了生机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人生的沧桑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眼: 代表年轻的心态与友谊的纯真。
- 雪点: 比喻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
- 秋声: 代表忧伤和怀旧的情感。
- 春寒: 象征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新笋: 代表生机与希望,象征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渠”指的是谁? A. 诗人
B. 朋友
C. 竹子
D. 故乡 -
“夜来递宿三更悄”中的“三更”指什么时间? A. 晚上八点
B. 凌晨一点
C. 午夜时分
D. 早上七点 -
诗人对友人的态度是: A. 疏远
B. 珍视
C. 忽视
D. 不满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以浪漫的情感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杨万里的怀旧相似,但更强调个体的孤独与英雄情怀。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与关心,情感深厚,和杨万里的对友人的珍视在情感表达上有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与宋代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