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慈湖,过烈山,望见历阳一带山二首
——杨万里
一出还添二百诗,风光投到费推辞。
江湖物色休吟尽,留取西归一半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游历中看到美丽的风光,忍不住想要写下更多的诗句。即使吟咏到江湖之间的景色,也难以尽兴,只能留下一半的题材等着归西时再写。
注释:
- 一出:指走出(某地),这里可理解为游历或出游。
- 添:增加,这里指写诗的数量。
- 风光:美丽的自然景色。
- 费推辞:不需要推辞,意指不必客气。
- 江湖物色:江湖间的景色。
- 吟尽:吟咏完,形容对美景的吟咏。
- 留取:留下,保存。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江湖”常用来指代自然景色,古代诗人常常在游历中受到自然的启发而创作。杨万里作为南宋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诗歌常展现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交融,体现了“诗中有画”的风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及咏物诗。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强调生活的真谛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游历慈湖和烈山的过程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他在游历中不断从自然中获得灵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邃的情感。诗人开篇以“出”字表现了游历的开始,接着以“添二百诗”来强调游历所带来的创作灵感。这种灵感的涌现不仅源自于眼前的美景,更是诗人内心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接下来的“风光投到费推辞”,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兴奋与冲动,仿佛每一处风景都在诱惑他去吟咏。最后一句“留取西归一半题”则显露出诗人对未来创作的期许,暗示他将继续在归途上寻找更多的灵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的热爱和诗歌创作的执念,也体现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出还添二百诗:一旦出游,心中便涌起了无数的诗句。
- 风光投到费推辞:美丽的风光让人无法拒绝,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欲望。
- 江湖物色休吟尽:即使在江湖之间的美景面前,诗人也难以吟咏尽。
- 留取西归一半题:留下一半的创作等到归途再写,暗示创作的无穷无尽。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风光”来比喻自然之美,增强了诗的意象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光: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诗意。
- 江湖:代表了广阔的自然与人生旅途。
- 西归:暗示着归途的思考与沉淀,含有时间流逝的意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游历中产生的灵感来自于哪里?
- A. 古书
- B. 自然风光
- C. 他人的诗作
-
“二百诗”指的是什么?
- A. 诗的数量
- B. 诗的主题
- C. 诗的风格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与诗歌的关系
- B. 人生的哲理
- C. 战争的悲惨
答案:
-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写景与抒情的结合,体现了自然对人的深刻影响,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宏大结合。两者皆是山水诗的典范,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