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失题二首
作者: 唐备 〔唐代〕
原文展示:
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
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
一日天无风,四溟波尽息。
人心风不吹,波浪高百尺。
白话文翻译:
如果天空没有雪霜,那么青松还不如地上的杂草;如果大地没有山川,谁还重视那平坦的道路?一天的时间里,如果天空没有风,四海的波浪都平静无波;可是人心就像没有风的海面,波浪却高达百尺。
注释:
- 雪霜:指寒冷的天气,象征着艰难环境。
- 青松:常用来比喻坚韧不拔的品质。
- 草:比喻普通的事物。
- 平道:指平坦的道路,这里象征着传统的安稳、安逸。
- 四溟:指四海,代表广阔的海洋。
- 波浪:比喻心情起伏,波动很大。
典故解析:
- 青松与草:青松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而草则是普通的存在,诗中通过对比强调环境对人和事物价值的影响。
- 平道:古人重视道路的平坦与否,象征人们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唐备,唐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及人生的思考,风格上常带有哲理性。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和平交替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反映出对人心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失题二首》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人心波动的深刻洞察。诗的开头通过“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构建了一个对比的意象,强调在严酷环境下,坚韧的青松也显得微不足道,反映出生存环境对个体价值的影响。接下来的“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暗示在缺乏自然景观的地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也随之减弱。
而后两句“一日天无风,四溟波尽息”以及“人心风不吹,波浪高百尺”则通过天气的变化引入人心的波动,表现出内心的复杂情感。尽管外在环境平静,内心的波澜依然难以平息,反映出人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这种对比手法在整首诗中反复出现,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敏锐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在没有艰难环境的情况下,青松的价值显得微不足道。
- “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没有山川的地方,人们也不会重视平坦的道路。
- “一日天无风,四溟波尽息”: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海面似乎都平静了。
- “人心风不吹,波浪高百尺”:尽管外面平静,内心的波动却异常剧烈。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青松与草、自然景观与平道的对比,突出环境对价值的影响。
- 比喻:用“波浪”比喻人心的起伏,形象生动。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环境与人心之间的关系,强调外在环境对人内心的深远影响,揭示了人们在平静表象下的内心波动和情感复杂性。
意象分析:
- 青松:象征坚韧与高洁。
- 草:代表平凡与无足轻重。
- 山川:象征自然的壮丽与生活的依托。
- 波浪:比喻心情的起伏,代表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松”与“草”分别象征什么? A. 坚韧与平凡
B. 高贵与低贱
C. 美丽与丑陋
D. 强大与脆弱 -
诗句“一日天无风,四溟波尽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外在的平静
B. 内心的平静
C. 外在的喧嚣
D. 内心的焦虑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抒发人对自然与内心情感的思考。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动荡社会中的个人感受。
-
诗词对比:
- 唐备的《失题二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通过自然描写反映内心感受,但《失题二首》更侧重于人心的动荡,而《山居秋暝》则更多地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