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井》

时间: 2024-12-29 20:17:13

稚川曾此倒灵瓢,阑上银床压甃腰。

丹气腾空知几转,神光射屋起中宵。

有茶可品春煎细,何疾能治晓汲遥。

万古仙踪应不泯,辘轳声落病僧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稚川曾此倒灵瓢,阑上银床压甃腰。
丹气腾空知几转,神光射屋起中宵。
有茶可品春煎细,何疾能治晓汲遥。
万古仙踪应不泯,辘轳声落病僧寮。

白话文翻译:

稚川曾在这里倒出灵药,栏杆上银色的床压着砖石的腰部。
丹药的气息腾空而起,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变化,神光照射屋内在午夜时分。
这里有茶可品,春天的茶汤煎得细腻,何必急于去治愈那远道而来的疾病呢?
万古的仙迹应该不会消逝,辘轳声响起在病僧的茅屋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稚川:即指“稚川”,可能为人名或地名,具体可考。
  • 灵瓢:炼丹用的器具,指代丹药。
  • :栏杆或护栏。
  • 丹气:指炼丹所产生的气息。
  • 神光:神秘的光辉。
  • 晓汲:早晨汲水,形容事情的急迫。

典故解析:

  • 丹药:在道教文化中,丹药象征长生不老的追求,常常与炼丹术联系在一起。
  • 万古仙踪:暗指历代仙人的踪迹和影响,体现了对道教文化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道教文化背景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作品多涉及炼丹、隐居等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道教盛行的年代,反映了诗人对炼丹和隐居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诗歌鉴赏:

《炼丹井》通过描述炼丹过程及其氛围,展现了道教文化中对长生不老的向往。诗中的“稚川”与“灵瓢”是炼丹的象征,暗示着诗人对于炼丹术的理解和实践。“丹气腾空知几转”,描绘了丹气在空中盘旋的景象,仿佛在诉说着炼丹过程中的神秘与奥妙。诗人并不急于追求疗愈,反而选择享受春天的茶,这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万古仙踪应不泯,辘轳声落病僧寮”更是将隐居生活与世俗的烦扰相对比,表达了对永恒和宁静的向往。整首诗以炼丹为线索,融入了茶道和隐居哲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道教文化的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稚川曾此倒灵瓢:稚川曾在此地炼制灵药。
  2. 阑上银床压甃腰:栏杆上银色的床压着砖石。
  3. 丹气腾空知几转:丹药的气息腾空而起,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变化。
  4. 神光射屋起中宵:神秘的光辉在午夜时分照射屋内。
  5. 有茶可品春煎细:这里有茶可品,春天的茶汤煎得细腻。
  6. 何疾能治晓汲遥:何必急于去治愈那早晨的病呢?
  7. 万古仙踪应不泯:万古的仙迹应该不会消逝。
  8. 辘轳声落病僧寮:辘轳声响起在病僧的茅屋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丹药的气息比作腾空的形象。
  • 对仗:如“有茶可品春煎细,何疾能治晓汲遥”对称工整。
  • 拟人:赋予丹气和神光以人的特征。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炼丹的过程传达了对健康、长寿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深邃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瓢:象征炼丹和求道的工具。
  • 丹气:象征长生不老的追求。
  • :象征生活的细腻与品味。
  • 辘轳声:象征世俗的困扰与宁静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稚川”指的是: A. 一种茶
    B. 人名或地名
    C. 一种药材
    D. 一种动物

  2. “丹气腾空”描述的是: A. 丹药的光辉
    B. 丹药的气息
    C. 丹药的颜色
    D. 丹药的形状

  3. 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 A. 急功近利
    B. 淡泊明志
    C. 追求名利
    D. 享乐主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但董嗣杲更强调隐逸和道教文化的内涵,而李白则更侧重于豪放与对人生的直接表达。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使用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道教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