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县》

时间: 2025-01-01 16:11:48

云樯风柂舣江湄,客寄何心听是非。

国课转亏商旅瘠,县官频易吏胥肥。

花迷夜市灯初合,柳匝寒田水自围。

今古通津离别地,晓沙晴日出蟂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樯风柂舣江湄,客寄何心听是非。
国课转亏商旅瘠,县官频易吏胥肥。
花迷夜市灯初合,柳匝寒田水自围。
今古通津离别地,晓沙晴日出蟂矶。

白话文翻译:

云帆风帆停泊在江边,旅客寄身于此心中何以听闻是非?
国库日渐亏空,商旅也因而萧条,县官频频更换,吏员却越发肥胖。
花影在夜市中迷离,灯光初现,柳树环绕着寒冷的田野,水流自成一圈。
这里是古今通往津地的离别之处,清晨的沙滩在晴日中显露出蟂矶的身影。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樯:指帆船,云彩般的帆。
  • 风柂:指船桨,借指船只在风中的航行。
  • :停泊。
  • 江湄:江边。
  • 客寄:旅客寄居。
  • 国课:国库的收入。
  • 商旅瘠:商旅因国库亏空而萧条。
  • 吏胥肥:指官员和书记的贪腐。

典故解析:

  • 蟂矶:地名,指长江的一处礁石,象征离别与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绘江南水乡风景而出名,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之际,诗人以江边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人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芜湖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离别、时代变迁和人们命运的沉思。开篇以“云樯风柂舣江湄”引入,描绘了一幅江边渔船停泊的宁静画面,似乎在暗示着一种归属感。然而,随之而来的“客寄何心听是非”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表明身处外地的旅客对尘世纷争的无奈与困惑。

接下来的两句“国课转亏商旅瘠,县官频易吏胥肥”,更是直指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体现了经济的衰退导致商旅的萧条,同时县官的频繁更换和吏员的肥胖也折射出官场的腐败与不公。诗人通过这些描写,展示了对社会现象的强烈关注与批判。

在夜市景象的描绘中,“花迷夜市灯初合,柳匝寒田水自围”,诗人以生动的意象展示了繁华与宁静的交织,虽然灯火辉煌,但依然有寒意笼罩,暗示着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两句“今古通津离别地,晓沙晴日出蟂矶”将诗歌推向高潮,既是一种对往昔的追忆,又是一种对未来的期盼,表现了人们在离别与相聚中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樯风柂舣江湄:描绘江边停泊的船只,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客寄何心听是非:表达了外乡旅客对纷争的无奈与关注。
  • 国课转亏商旅瘠:揭示了国家财政亏空,商旅生意萧条的社会现实。
  • 县官频易吏胥肥:批判官场腐败,官员更换频繁而吏员却日益肥胖。
  • 花迷夜市灯初合:描绘夜市的繁华与生动,暗含人们的迷失。
  • 柳匝寒田水自围:表现自然的静谧与冷清,带有孤独感。
  • 今古通津离别地:表达对历史和离别的思考。
  • 晓沙晴日出蟂矶:展现清晨的美丽,象征新生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夜市的繁华与迷离,暗示人心的复杂。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色与社会的现实,表达了对离别、对社会阴暗面的批判,以及对人们命运的深切关怀,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樯:象征着自由与漂泊。
  • 夜市:代表繁华与人情冷暖。
  • :象征柔情与思念。
  • 蟂矶:象征离别与归属的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云樯”指的是什么? a) 云彩
    b) 船帆
    c) 田野

  2. “国课转亏商旅瘠”表达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a) 国家繁荣
    b) 经济萧条
    c) 人们和睦

  3. 诗人用“晓沙晴日出蟂矶”来象征什么? a) 旧事重提
    b) 新生与希望
    c) 离别的痛苦

答案:

  1. b) 船帆
  2. b) 经济萧条
  3. b) 新生与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比较《芜湖县》和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但《春望》更侧重于战争带来的苦痛,而《芜湖县》则侧重于经济衰退与人心的迷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