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深溪龙潭》

时间: 2025-01-19 18:59:53

危磴上嶙峋,泉声静更闻。

雨添三尺水,僧卧半间云。

境胜诗难好,林深日易曛。

忘言观众妙,一缕起炉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深溪龙潭
作者: 陈纪 〔宋代〕

危磴上嶙峋,泉声静更闻。
雨添三尺水,僧卧半间云。
境胜诗难好,林深日易曛。
忘言观众妙,一缕起炉熏。

白话文翻译:

在崎岖的山石上,泉水的声音在静谧中更加清晰可闻。
雨水增加了潭水的深度,僧人安卧在半间云雾之中。
这里的景色虽美,却难以用诗词来表达,林子深邃,日头容易昏沉。
我忘却语言,凝视着那无比奥妙的景象,轻烟从炉中袅袅升起。

注释:

  • 危磴(wēi dēng):指险峻的山石。
  • 嶙峋(lín xún):形容山石高耸、崎岖的样子。
  • 泉声:指泉水流动的声音。
  • 添三尺水:雨水使潭水增加了三尺深。
  • 僧卧:指僧人躺卧。
  • 境胜:境界美好。
  • 诗难好:用诗词难以表达。
  • 林深日易曛:深林中光线易昏暗。
  • 忘言:忘却语言。
  • 众妙:众多奥妙。
  • 一缕:指一丝烟雾。
  • 炉熏:指炉中燃烧产生的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纪,宋代诗人,其诗风以清新自然、意趣盎然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诗人游览深溪龙潭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感受与对居士生活的向往。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士人多追求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深溪龙潭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以“危磴上嶙峋”描绘出险峻的山石,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泉声的清晰与雨水的滋润,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机。诗中提到的“僧卧半间云”,则是将人和自然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隐逸于世的态度。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感叹,尽管境界美好,但用诗歌来表达却显得力不从心。最后一句“忘言观众妙”更是将重心转向内心体验,强调了感受的深度与难以言表的奥妙。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山水诗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危磴上嶙峋”:描绘高耸的山石,设定了诗的环境。
    • “泉声静更闻”:泉水的声音在宁静中更为清晰,突显环境的静谧。
    • “雨添三尺水”:雨水使潭水更深,体现自然的变化与生机。
    • “僧卧半间云”:描绘出僧人在云雾中的悠闲状态,传递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 “境胜诗难好”:即使景色再美,也难以用诗来表达其美好,展现了艺术创作的局限。
    • “林深日易曛”:深林环境使得光线变得昏暗,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忘言观众妙”:表达了对自然奥妙的沉思与感悟。
    • “一缕起炉熏”:最后的烟雾,象征着静谧的生活和内心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泉声静更闻”,用泉水的声音比喻自然的宁静。
    • 对仗:如“雨添三尺水,僧卧半间云”,上下句结构相对,形成对称美。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美好景色的感叹。

意象分析:

  • 险峻的山石:象征着挑战与坚韧。
  • 泉水与雨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灵性。
  • 僧人与云雾:反映了超脱尘世的心态,向往宁静与安逸。
  • 烟雾: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危磴”指什么?
    A. 平坦的道路
    B. 险峻的山石
    C. 漫长的河流

  2. 诗中提到的“僧卧”显示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忙碌
    B. 淡泊
    C. 奢华

  3. “境胜诗难好”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诗词可以表达一切
    B. 艺术创作的局限
    C. 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出隐逸和清新的风格。
  • 李白的《庐山谣》则以豪放的笔调描写山水,展现出不同于陈纪的诗风及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提供更多宋代诗人的作品与风格。
  • 《古诗词鉴赏指南》:帮助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