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有》

时间: 2024-10-17 10:24:22

独有儒生拙,端居抱百忧。

诗分余日补,病泥古方求。

四海几青眠,三公谁黑头。

东南民力尽,江水极天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有儒生拙,端居抱百忧。
诗分余日补,病泥古方求。
四海几青眠,三公谁黑头。
东南民力尽,江水极天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无奈与忧虑。只有读书人显得笨拙,静静地呆在家中,心中充满了忧愁。诗歌是我余下的时间所补充的,纵然身患疾病,仍然追求古代的方术。四海之内,多少人都在沉睡,三公之中,谁还有白发?东南地区的百姓已经用尽了力气,江水也流到了天边。

注释:

  • 独有:只有,单单。
  • 儒生:读书人,士。
  • :笨拙,指无能。
  • 端居:静静地呆在家中。
  • 百忧:形容忧虑重重。
  • 病泥:形容身体不适,或意指追求古方的艰难。
  • 古方:古代的医术或道理。
  • 四海几青眠:四海之内有多少人沉睡。
  • 三公:指古代的三位最高官员。
  • 黑头:形容年纪大,白头发少。
  • 江水极天流:江水流淌到天边,形容无尽的流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徐宝善,清代诗人,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深感忧虑,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诗歌鉴赏:

《独有》是一首充满忧思的诗,诗人徐宝善通过个人的感受和对社会现状的观察,表达了对时代的深刻思考。首句“独有儒生拙”便道出了诗人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无奈,作为读书人,他在家中静心思考,却无法改变外界的动荡。他的“百忧”不仅是个人的困扰,更是对社会的忧虑。接着,诗人提到“诗分余日补”,这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尽管生活艰难,仍然希望通过诗歌来弥补心中的遗憾。

在“病泥古方求”中,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尊重与向往,尽管身心俱疲,仍希望找到解决之道。最后两句“东南民力尽,江水极天流”则是一幅悲壮的画面,东南的百姓已耗尽心力,江水流淌无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无奈的现实,令人感到一种无力感和焦虑。

全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社会的关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独有儒生拙”:诗人自我反省,作为读书人却感到无能为力。
    • “端居抱百忧”:静居在家,心中充满忧虑。
    • “诗分余日补”:尝试用诗歌来填补生活的空虚。
    • “病泥古方求”:即使不适,也在寻求古代智慧的帮助。
    • “四海几青眠”:对社会现状的感慨,多少人沉睡无知。
    • “三公谁黑头”:质疑高官的无能与漠视。
    • “东南民力尽”:东南地区百姓生活的困苦。
    • “江水极天流”:无尽的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艰难。
  • 修辞手法

    • 比喻:“病泥古方求”比喻寻求古代智慧的艰难。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一定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展现了清代读书人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 儒生:象征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 百忧: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对社会的关心。
  • 江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世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儒生”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自豪 B. 无奈 C. 骄傲

  2. “东南民力尽”中“民力”指的是什么? A. 人民的力量 B. 国家力量 C. 个人力量

  3. 诗中提到的“三公”指的是? A. 三个朋友 B. 三个官员 C. 三个地方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诗词对比

    • 对比《独有》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但杜甫更为悲壮,而徐宝善则显得忧虑而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徐宝善与清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