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仲冬二七》
时间: 2025-01-19 19:44: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仲冬二七 朱彝尊 〔清代〕
仲冬二七,算良期须果。若再沉吟甚时可。况熏炉渐冷,窗烛都灰,难道又各自抱衾闲坐。银湾桥已就,冉冉行云,明月怀中半霄堕,归去忒匆匆,软语丁宁,第一怕,袜罗尘涴。料消息青鸾定应知,也莫说今番,不曾真个。
白话文翻译:
在仲冬的第二十七天,算来是个好日子,应该有所行动。如果再犹豫不决,何时才能行动呢?何况熏炉的火渐渐冷却,窗边的蜡烛也已燃尽成灰,难道又要各自抱着被子闲坐吗?银河上的桥已经搭好,云彩缓缓飘过,明月从怀中升起,半边天际都照亮了。回去得太匆忙,轻声细语地叮嘱,最怕的是袜子沾染了尘埃。料想青鸾鸟一定知道消息,也不要再说这次没有真正发生什么。
注释:
- 仲冬二七:指农历十一月的第二十七天。
- 良期须果:好日子应该有所行动。
- 熏炉渐冷:指炉火渐渐冷却。
- 窗烛都灰:窗户旁的蜡烛已燃尽成灰。
- 抱衾闲坐:各自抱着被子闲坐,形容无所事事。
- 银湾桥已就:比喻天上的银河桥已经搭好,暗指时机成熟。
- 冉冉行云:形容云彩缓缓飘过。
- 明月怀中半霄堕:明月从怀中升起,照亮半边天际。
- 归去忒匆匆:回去得太匆忙。
- 软语丁宁:轻声细语地叮嘱。
- 袜罗尘涴:袜子沾染了尘埃。
- 青鸾定应知:青鸾鸟一定知道消息,青鸾常用来比喻传递消息的使者。
诗词背景:
朱彝尊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其诗词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这首《洞仙歌·仲冬二七》描绘了一个冬夜的情景,通过对炉火、蜡烛、云彩、明月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匆匆离别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仲冬的夜晚为背景,通过对炉火、蜡烛、云彩、明月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的“熏炉渐冷,窗烛都灰”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消逝。而“银湾桥已就,冉冉行云,明月怀中半霄堕”则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匆匆离别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仲冬二七,算良期须果。”:指出仲冬的第二十七天是个好日子,应该有所行动。
- “若再沉吟甚时可。”:如果再犹豫不决,何时才能行动呢?
- “况熏炉渐冷,窗烛都灰,难道又各自抱衾闲坐。”:何况炉火渐渐冷却,蜡烛也已燃尽成灰,难道又要各自抱着被子闲坐吗?
- “银湾桥已就,冉冉行云,明月怀中半霄堕。”:银河上的桥已经搭好,云彩缓缓飘过,明月从怀中升起,照亮半边天际。
- “归去忒匆匆,软语丁宁,第一怕,袜罗尘涴。”:回去得太匆忙,轻声细语地叮嘱,最怕的是袜子沾染了尘埃。
- “料消息青鸾定应知,也莫说今番,不曾真个。”:料想青鸾鸟一定知道消息,也不要再说这次没有真正发生什么。
-
修辞手法:
- 比喻:“银湾桥已就”比喻天上的银河桥已经搭好,暗指时机成熟。
- 拟人:“明月怀中半霄堕”将明月拟人化,形容其从怀中升起,照亮半边天际。
- 对仗:“熏炉渐冷,窗烛都灰”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仲冬夜晚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匆匆离别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熏炉:象征温暖和舒适,也暗示时光的流逝。
- 窗烛:象征光明和希望,也暗示事物的消逝。
- 银湾桥:象征时机成熟,暗指美好的时刻即将到来。
- 行云:象征自由和变化,也暗示时光的流逝。
- 明月:象征光明和希望,也暗示美好的时光。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银湾桥已就”比喻什么? A. 时机成熟 B. 银河桥 C. 云彩 D. 明月
- 诗中的“熏炉渐冷,窗烛都灰”暗示了什么? A. 时光的流逝 B. 温暖和舒适 C. 光明和希望 D. 事物的消逝
- 诗中的“明月怀中半霄堕”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A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朱彝尊的其他作品,如《桂枝香·秋思》等,都展现了其清新脱俗的诗风。
- 其他清代诗人的作品,如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等,也值得一读。
-
诗词对比:
- 与朱彝尊的其他作品相比,这首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 与纳兰性德的作品相比,朱彝尊的诗风更加清新脱俗,而纳兰性德的诗则更加深情婉约。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朱彝尊诗词选》
- 《清代诗词鉴赏辞典》
- 《纳兰性德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