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姑妇晨妆废,其他务未遑。
愁逢桑叶贵,贫共织灯光。
战士支衣众,宫嫔剪彩忙。
可怜功最大,不待华清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清晨,妇女们忙于化妆,却因其他事务无暇顾及。面对昂贵的桑叶,她们愁苦不已;贫穷的生活让她们只能在微弱的灯光下织布。士兵们急需衣物,而宫中的嫔妃们则忙于剪彩。可怜的是,那些辛勤工作的劳动者,其实才是功劳最大的人,却不需要华清池的享受。
注释:
- 姑妇:指的是年轻的妇女。
- 晨妆:早晨化妆,象征着生活的日常与繁忙。
- 务未遑:事情太多,没有时间。
- 桑叶:在古代,桑叶常用于养蚕,象征着经济负担。
- 织灯光:形容在微弱的光线下,辛勤劳动。
- 战士:指士兵,象征为国奉献的男性。
- 宫嫔:指皇宫中的妃子,象征奢华生活。
- 华清汤:指华清池的美景,象征着奢侈和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庭栋,号天池,宋代诗人,出身于士大夫家庭。他的诗作多以抒情和咏物为主,语言清新,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士兵常常陷入困境,民众生活贫苦。诗人通过描绘妇女的辛劳和士兵的需求,表达对社会底层人们生活困苦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差异和劳动者的艰辛。开篇的“姑妇晨妆废”,不仅描绘了妇女的日常生活,也暗示了她们在繁重的家务和生计压力下的无奈。接下来的“愁逢桑叶贵”,点出了经济负担的沉重,桑叶作为养蚕的主要材料,意味着生产力的艰难与贫困的交织。
诗中“战士支衣众,宫嫔剪彩忙”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是士兵们急需的衣物,另一方面是皇宫中的嫔妃们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展现了社会的极端不平等。最后一句“可怜功最大,不待华清汤”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强调了那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的伟大和不被重视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冷漠与不公,突出了劳动者的价值与应得的尊重,激发了读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姑妇晨妆废:描写了妇女们在清晨忙于化妆,却因各种事务而无法完成,显现出生活的繁忙与无奈。
-
其他务未遑:说明了生活中有太多事情要做,以至于没有时间去打扮。
-
愁逢桑叶贵:桑叶价格昂贵,暗示民众经济负担沉重,生活困苦。
-
贫共织灯光:在微弱的光线下,劳动者们依然坚持工作,反映了生活的艰辛。
-
战士支衣众:士兵们急需衣物,体现了国家和人民对士兵的关心不足。
-
宫嫔剪彩忙:宫中的嫔妃们在忙着享乐,显示了奢华与贫困的强烈对比。
-
可怜功最大:强调了劳动者的辛劳与贡献,值得更多的关注与尊重。
-
不待华清汤: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不需要奢华的享受,他们的付出本身就是最伟大的。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劳动者与宫嫔的对比,突出社会不平等,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象征:桑叶、灯光等意象象征着生活的重担与希望,深具文化内涵。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中的阶级差异与劳动者的艰辛,表达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呼吁人们关注那些在生活中默默奉献的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叶:象征着经济负担与生活压力,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
- 灯光:代表着微弱的希望与奋斗,暗示辛勤劳动者的坚持。
- 战士与宫嫔:分别象征为国奉献的士兵与享乐的贵族,形成鲜明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姑妇晨妆废”是什么意思?
- A. 妇女们忙于化妆
- B. 妇女们没有时间化妆
- C. 妇女们化妆完毕
-
诗中提到的“桑叶”象征什么?
- A. 生活富裕
- B. 经济负担
- C. 自由快乐
-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 A. 劳动者的辛劳
- B. 奢华的生活
- C. 战士的英勇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
- 白居易《卖炭翁》:关注底层劳动者的生活与艰辛。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皆反映了社会的困境,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劳动者的辛苦,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概论》:深入分析宋代诗词的风格与主题。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提供古诗词的背景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