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戌妇词三首
昨日人回问塞垣,阵前多有未招魂。
营司不许分明哭,寒月家家照泪痕。
白话文翻译:
昨天有人回到边塞,询问战事的情况,阵前还有不少未能招魂的英灵。
营中的指挥不允许大家痛哭,冷冷的月光照耀着每个家庭的泪痕。
注释:
逐句解释:
- 昨日人回问塞垣:昨天有战士返回,向他人询问边境的情况。
- 阵前多有未招魂:战阵前有很多未能归来的灵魂,表示对战死者的哀悼。
- 营司不许分明哭:营中的指挥官不允许大家明确地哭泣,显示出对士兵情绪的压制。
- 寒月家家照泪痕:寒冷的月光照耀着每个家庭,映照出他们脸上的泪痕,表现出普遍的悲伤。
典故解析:
“未招魂”常指战死士兵的灵魂未能归位,带有哀悼和对战事的反思。古代战阵中,士兵的死亡往往会被视为未能归家的悲剧,反映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战争的批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伯南,号天池,南宋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社会的关怀为主,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戌妇词三首》是刘克庄在动乱时期创作的,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家庭悲剧,尤其是战争对家庭的摧残和对士兵生命的无情剥夺。
诗歌鉴赏:
《戌妇词三首》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悲伤和无奈。诗中的“昨日人回问塞垣”,不仅是对战事的关心,更反映了战争对人心的撕裂。诗人通过对未招魂的士兵的哀悼,展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营中的指挥不许哭泣,象征着对士兵情感的压制,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的严酷与无情。此外,诗中“寒月家家照泪痕”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每个家庭因战乱而产生的哀伤,月光虽冷,却无法抚平人们心中的痛楚,增添了诗的悲凉气息。这首诗不仅是对战争的控诉,更是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探索,展现了刘克庄对社会的关怀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日人回问塞垣:体现出战士对故乡和战事的牵挂,展示出人们对边塞的关注和对战况的期待。
- 阵前多有未招魂:通过“未招魂”一词,突显出战争带来的死亡与哀痛,反映了对生命的尊重。
- 营司不许分明哭:显示出战争时期的压抑情感,士兵和家庭面临着情感的双重压迫。
- 寒月家家照泪痕:将个人情感与宇宙自然结合,寒冷的月光映照着每个家庭的泪痕,表现出普遍的悲伤。
修辞手法:
- 对比:将“战阵”与“家庭”对比,展现出战争对家庭的摧残。
- 拟人:寒月似乎在观察人们的泪痕,增添了情感的温度。
- 意象:月光与泪痕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悲伤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战争无情的控诉,揭示了战争对家庭和个体情感的深刻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戌妇:象征着守望的妻子,代表家庭对战争的无奈与期盼。
- 寒月:冷清的月光,反映了凄凉的情感氛围。
- 泪痕:象征着家庭的悲痛与对远行者的思念,表现出深刻的人性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未招魂”指的是?
- A. 战斗胜利
- B. 战死者的灵魂未归
- C. 家庭团聚
- D. 战士们的欢笑
- 答案:B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营司不许__哭”,填入适当的词语。
- 答案:分明
-
判断题:诗中反映了对战争的美好憧憬。
- 正确 / 错误
-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怀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戌妇词三首》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有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家庭的思念。杜甫的《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映射出国破家亡的悲痛,而刘克庄则通过月光和泪痕描绘出更为细腻的情感,展现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生命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