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不闻乌鹊,朝来噪不休。
殊乡无喜事,应为买归舟。
白话文翻译:
我好久没有听到乌鹊的叫声,今天早上它们不停地鸣叫。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没有喜庆的事情,想必是为了为归舟而鸣叫吧。
注释:
字词注释:
- 乌鹊:指黑色的乌鸦或喜鹊,这里用以代表鸟类的叫声。
- 噪不休:叫声不断,持续不停。
- 殊乡:指不同的地方、陌生的乡土。
- 买归舟:指购买归家的船,暗示着回家的愿望或旅途的结束。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乌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与喜庆和团圆相联系。乌鹊的叫声往往被视作有特殊的寓意,特别是在离家在外时,显得尤为触动人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刘克庄的诗风犀利,情感深邃,常反映个人的经历与感受。他的作品在当时与陆游并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流亡生涯中,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及对归去的渴望。诗中通过乌鹊的叫声,传达了他在陌生地方的孤独和对故乡喜庆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家的渴望。第一句“久不闻乌鹊”自然而然地引出对鸟鸣的关注,暗示了在他流亡的日子里,乡音乡情的缺失。接着“朝来噪不休”则表现出乌鹊的叫声如同在催促着他,充满了对归家的期盼和紧迫感。第二联“殊乡无喜事”直接点出诗人所处环境的冷清与孤寂,没有喜庆的事情发生,反衬出他内心的失落与无奈。最后一句“应为买归舟”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乌鹊的鸣叫似乎在提醒他归家之路的希望,暗示着即使在异乡,也要有回归的希望和意志。
整首诗在意象上通过乌鹊的叫声与归舟的象征,展现出离别与思乡的复杂情感。诗人在用词上简洁而有力,表达了在孤独与希望之间的挣扎与思考。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社会和人生状态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不闻乌鹊:表达了久远未听到乌鹊的叫声,突显了离乡的孤独感。
- 朝来噪不休:乌鹊的叫声不断,暗示着一种急迫的情感,似乎在呼唤诗人回归。
- 殊乡无喜事:在不熟悉的地方,没有喜庆的事情,反映出诗人的失落与惆怅。
- 应为买归舟:这句话暗示鸟鸣与归家的希望相结合,暗含了对未来的憧憬。
修辞手法:
- 拟人:乌鹊的叫声被赋予了情感,似乎在表达诗人内心的渴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象征:乌鹊象征着思乡与归家的愿望,舟则是归途的具体形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家的渴望,抒发了流亡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蕴含着希望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鹊:象征着思乡情绪,代表着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 归舟:象征回家的希望与旅途的结束,代表着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久不闻乌鹊”是什么意思?
A. 久未听到乌鹊的叫声
B. 经常听到乌鹊的叫声
C. 乌鹊没有叫声
D. 乌鹊在飞 -
“殊乡无喜事”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失落与孤独
C. 兴奋
D. 满足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歌颂
B. 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家的渴望
C. 对友谊的赞美
D.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描写了对家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鹊》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涉及了离别与思乡的主题,但刘克庄的作品更为直接,情感更为浓烈,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希望。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传》
- 《中国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