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 其十二 中峰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原文展示:
嵩高最高处,逸客偶登临。
回看日月影,正得天地心。
念此非常游,千载一披襟。
白话文翻译:
在嵩山的最高处,偶然有游人登上来。
回头看日月的影子,恰如天地的心意。
想到这次非同寻常的游历,千年之后仍旧令人感怀。
注释:
- 嵩高: 嵩山的意思,指山高的地方。
- 逸客: 指闲适的游客,游人。
- 回看: 回头看。
- 日月影: 日月的影子,象征光明与时间的流逝。
- 天地心: 指自然的精神和情感。
- 非常游: 非同一般的游历。
- 千载: 千年,形容时间之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号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及诗人。他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政治抱负而闻名,主张改革,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范仲淹游览嵩山时,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嵩山被视为道教和佛教的圣地,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感悟天地之心,反映出他追寻精神自由与超脱的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高山大川的崇敬与内心的宁静。开头两句“嵩高最高处,逸客偶登临”,简洁而直白,描绘了高耸的嵩山与偶尔到访的游人。诗人在此处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仿佛与世无争,享受着自然的壮丽。
接下来的“回看日月影,正得天地心”则将视野从山峰引向了更为宏大的天地。日月的影子在此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而“天地心”更是升华了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敬畏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最后两句“念此非常游,千载一披襟”表明了诗人对这次游历的珍视,感慨其非凡的意义。这种游历不仅仅是身体的旅行,更多的是心灵的升华。诗人在时间的长河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联系,仿佛千年之后,仍能感受到那份心灵的共鸣。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结合,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嵩高最高处,逸客偶登临。”
描述诗人站在嵩山的最高处,偶然遇见了一位闲适的游客。这里的“逸客”体现了一种随性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
“回看日月影,正得天地心。”
诗人回头看日月的影子,与自然的和谐共鸣,暗示人应与自然相融,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契合。 -
“念此非常游,千载一披襟。”
反思这次游历的独特与珍贵,表明即使过了千年,这段经历依然值得珍藏,情感深厚。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嵩高”与“日月影”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宏伟与时光的流逝。
- 意象: 日月、天地等意象,象征着时间、宇宙与人生哲学,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的理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 嵩山: 象征着高远与伟大,代表着追求理想的精神境界。
- 日月影: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反映出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
- 天地心: 象征自然的灵性,表达诗人与自然的内心契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逸客”指的是哪个角色? A. 游人
B. 山神
C. 诗人
答案: A -
诗人通过“回看日月影”表达什么? A. 对时间的无奈
B. 对自然的敬仰与思考
C. 对人生的迷茫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天地心”意味着什么? A. 自然的精神与情感
B. 人的内心世界
C. 诗人的思想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范仲淹的《中峰》更加内敛与沉思,李白则更显豪放与奔放。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范仲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