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秋词五首》
时间: 2025-01-14 01:11: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信秋词五首
作者: 王昌龄 〔唐代〕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
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
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
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
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
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
红罗帐里不胜情。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金井边的梧桐树叶已变黄,
珠帘没有卷起,夜里已是霜降。
熏香的笼子和玉枕都显得无色,
我躺卧听着南宫里清晰的漏水声。
第二首
高殿里的秋刀声响彻夜阑,
霜深的季节让我忆起那寒冷的御衣。
银灯下青色的刺绣已停下缝制,
我还在金城中等待明主的垂怜。
第三首
清晨扫帚轻轻打开金殿,
我和团扇在这里徘徊。
玉颜的美丽比不上寒鸦的颜色,
依旧带着昭阳殿的日影。
第四首
我真成薄命,长久寻思你,
梦见君王后又觉得疑惑。
火光照亮西宫,知道你夜里饮酒,
分明又是奉恩的时候。
第五首
长信宫中秋月明亮,
昭阳殿下捣衣的声音在回响。
白露堂中留下细草的痕迹,
红罗帐里情意绵绵不胜情。
注释:
- 金井: 指金井宫,是汉代王朝的后宫。
- 珠帘: 珠帘是用珠子串成的帘子,通常用于装饰。
- 南宫: 指的是宫殿的一部分,常用于描述皇宫的地方。
- 高殿: 高大的殿堂。
- 霜: 秋冬季节出现的白色结晶,是寒冷的象征。
- 红罗帐: 用红色罗绸做的帐子,象征温情和私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字少伯,号芙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698年,卒于公元757年。他以边塞诗和五律闻名,作品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长信秋词五首》创作于晚秋时节,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表达对皇宫生活的孤寂和对明主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细腻与哀愁。
诗歌鉴赏:
《长信秋词五首》表现了王昌龄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在宫廷生活中所体会到的孤独和思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将秋天的萧瑟与宫廷的寂静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情绪。王昌龄用“金井梧桐秋叶黄”开篇,立即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具有深秋气息的场景。接着,通过“珠帘不卷夜来霜”暗示了夜的寒冷,以及内心的孤寂。
诗中多次提到的“明主”,表达了对君主的向往与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随着诗篇的推进,诗人对过往的回忆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张力。王昌龄运用细腻的意象,如“玉枕无颜色”,“寒鸦色”等,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失落感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运用上巧妙,情感层次丰富,展现了王昌龄在古典诗歌中的卓越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井梧桐秋叶黄: 描绘秋天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
- 珠帘不卷夜来霜: 体现夜晚的寒冷与孤独。
- 熏笼玉枕无颜色: 表达内心的空虚。
- 卧听南宫清漏长: 通过听觉传达一种沉静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玉颜不及寒鸦色”用比喻突出美丽与寒冷的对比。
- 对仗: 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秋天的孤寂与对皇权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梧桐: 象征孤独与思念。
- 霜: 代表秋冬的寒冷与生命的脆弱。
- 明主: 体现对皇权的渴望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井”指的是? a) 一种花
b) 皇宫的一部分
c) 水井 -
“寒鸦色”用来形容什么? a) 玉颜
b) 秋天的颜色
c) 夜晚的颜色 -
诗中反复提到的“明主”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皇帝或君王
c) 诗人的父亲
答案:
- b) 皇宫的一部分
- a) 玉颜
- b) 皇帝或君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均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王昌龄侧重于宫廷生活的孤寂,而李白则展现了对历史深远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