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玉素喜影仁新宅》
时间: 2025-01-01 12:41: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处仁由智古常然,贤者宁同聚所寰。
植木便知如渭水,结茅仍得见箕山。
杯深不许嘉宾诉,花小须防稚子攀。
投绂归来无异事,许公诗酒断生还。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处于仁德的地方,智者自古以来都有这样的道理。贤者宁愿聚集于一个地方,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环境。种树的地方可以知道水流的情况,搭建茅屋的地方依然能够看到箕山的风景。酒杯深厚,不允许客人倾诉烦恼,花儿虽小,也要小心孩子们攀爬。回到这里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许公的诗酒让我断然不再生还。
注释:
- 处仁由智:处于仁德之地,依靠智慧。
- 贤者:有德行和智慧的人。
- 聚所寰:集聚在一个地方,形成一个圈子。
- 植木便知如渭水:种植树木的地方,水流的情况就能得知。
- 结茅仍得见箕山:搭建茅屋的地方,依然能够看见箕山的美景。
- 杯深不许嘉宾诉:酒杯深厚,不允许客人倾诉自己的烦恼。
- 花小须防稚子攀:小花要防止幼儿攀爬。
- 投绂:归来。
- 许公:许公可能指的是某位名士,诗酒的象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维,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在文学史上以其诗词风格独特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韩维新居落成之际,表达了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和对友人相聚的期待,反映了古人对安居乐业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居住环境的选择着手,结合自然景观与人的处世哲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开篇即以“仁”和“智”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贤者的崇敬和对和谐社会的期盼。接着通过“植木”和“结茅”的意象,描绘出自然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共生,这不仅是对周围环境的赞美,也暗示了人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杯深不许嘉宾诉”一句,展现出诗人对人际交往的独特理解,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欢乐时光,而非沉溺于烦恼之中。最后在“投绂归来无异事”中,诗人用轻松的语气表达了对于平淡生活的满足感。整首诗在情感上积极向上,体现出一种哲理的深度和生活的智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处仁由智古常然:强调仁和智是居住环境的基础。
- 贤者宁同聚所寰:贤者愿意聚集在一个好的环境中。
- 植木便知如渭水:种树的地方自然会知道水流的情况,隐喻智慧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 结茅仍得见箕山:搭茅屋的地方依然可以欣赏到美景,表现与自然的和谐。
- 杯深不许嘉宾诉:在美好的聚会中,不允许谈论烦恼,强调聚会的欢乐。
- 花小须防稚子攀:小心儿童攀爬花朵,反映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关照。
- 投绂归来无异事:回到家中一切如常,表现出安逸的生活状态。
- 许公诗酒断生还:提及许公,表达对文人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体表达了诗人对仁德与智慧的追求,对和谐人际关系的期待,以及对自然与居住环境的热爱。
意象分析:
- 仁:象征着和谐与道德。
- 智:象征智慧与理性。
- 植木:代表自然生长和生命的延续。
- 箕山: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观。
- 酒:代表聚会、欢愉和人际关系。
- 花:象征生活的美好,但也需要呵护。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贤者更愿意聚集在什么地方?
- A. 仁德之地
- B. 智慧之地
- C. 自然之地
- “植木便知如渭水”中的“渭水”指的是什么?
- A. 水流
- B. 山
- C. 花
- 诗人提到的许公是指?
- A. 一位朋友
- B. 一位名士
- C. 一位诗人
- 诗中提到的贤者更愿意聚集在什么地方?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人与自然的关系。
- 诗词对比:可比较韩维的《和玉素喜影仁新宅》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者都涉及自然与人文的关系,但各自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韩维偏向于安逸与和谐,而苏轼则更富有哲思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