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独登城上台感怀寄兄长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1:36:33

九日独登城上台,南山望尽祇尘埃。

黄华虽富纷纷菊,绿蚁谁同滟滟杯。

时节独催双鬓雪,利名还见此心灰。

池阳星子多朋旧,能有音书万里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独登城上台感怀寄兄长 其一
作者:彭汝砺 〔宋代〕
九日独登城上台,
南山望尽祇尘埃。
黄华虽富纷纷菊,
绿蚁谁同滟滟杯。
时节独催双鬓雪,
利名还见此心灰。
池阳星子多朋旧,
能有音书万里来。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这天,我独自登上城墙的高台,
南山的风景尽收眼底,只见漫天的尘埃。
即使黄花盛开,菊花芬芳四溢,
却没有人能陪我共饮这滟滟的酒杯。
时光催促,双鬓已生白发,
名利之事让我心中感到无比灰暗。
池阳的星子中有许多老朋友,
但能否有音书从远方寄来呢?

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着长寿。
  • 城上台:指城市的高台,可能是指眺望的地方。
  • 南山:南边的山,此处象征着远方的景色与思念。
  • 黄华:指菊花,因重阳节有赏菊的习俗。
  • 绿蚁:指酒中的泡沫,常用来形容美酒的清香。
  • 双鬓雪:双鬓指两侧的头发,雪指白发,象征衰老。
  • 池阳星子:池阳指南方的星辰,星子指星星,象征着远方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汝砺,字宗道,号汝砺,南宋时期的诗人,因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思念而受到后人重视。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诗人因登高而生感慨,表达了对人生、友谊与时光流逝的思考。此时的社会背景下,士人普遍面临科举考试和名利的压力,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登高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九日独登城上台,南山望尽祇尘埃”通过独自登高的孤独感,渲染了节日的氛围。诗人在高台上俯瞰南山,目之所及尽是尘埃,暗示着世事的繁杂与无常,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着两句“黄华虽富纷纷菊,绿蚁谁同滟滟杯”展现了诗人在美好外物面前的孤独感。尽管菊花盛开,但无人共饮美酒,更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接下来的“时节独催双鬓雪,利名还见此心灰”则直白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名利的失望,双鬓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无情。

最后两句“池阳星子多朋旧,能有音书万里来”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思念,希望能够收到远方的音信。整首诗字句间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友情的渴望,以及对名利的淡漠,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独登城上台: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独自登上高台,表达出一种孤独感。
  • 南山望尽祇尘埃:远望南山,所见的只有尘埃,暗示人生的渺小与无常。
  • 黄华虽富纷纷菊:即使菊花盛开,富丽堂皇,依然无法填补内心的孤独。
  • 绿蚁谁同滟滟杯:美酒无人与共,表现出孤独感的加深。
  • 时节独催双鬓雪:时间催促着衰老,白发的出现让人意识到生命的短暂。
  • 利名还见此心灰:对名利的追求让内心感到疲惫和失望。
  • 池阳星子多朋旧:池阳的星空中有许多老朋友,表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能有音书万里来:期待远方朋友的音信,传达了对友情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黄华虽富纷纷菊,绿蚁谁同滟滟杯”,通过对称的形式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如“双鬓雪”比喻衰老,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时间的流逝。
  • 象征:菊花象征着重阳节的传统,而“尘埃”则象征着世事的繁杂。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明确,主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名利的淡漠和对友人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代表远方和思念。
  • 黄华: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 绿蚁:象征美酒和人生中的享受。
  • 双鬓雪: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 星子:象征久别的朋友和友情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 A. 赞美自然
    • B. 表达孤独与思念
    • C. 描述节日的热闹
  2. “双鬓雪”指的是什么?

    • A. 白发
    • B. 雪花
    • C. 头发的颜色
  3. 诗中提到的“黄华”代表什么?

    • A. 玫瑰
    • B. 菊花
    • C. 桃花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描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深厚。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情感表达上与彭汝砺的作品相似,都是在节日之际对兄弟的思念,展现出浓厚的兄弟情谊。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