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门将何从,与物随纷纷。
不得所欲为,还与俗人群。
外迹久已非,独嗟心所存。
自信有可羞,彼人何足论。
白话文翻译:
出门后我将去往何处,与世俗事物随波逐流。
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只能与普通人群混杂在一起。
外在的表象早已不再,我只能叹息心中所存的理想。
我自信有些事情是值得羞愧的,然而那些人又何必去论他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将:将要,表示将要去做某事。
- 随纷纷:随波逐流,表示无所适从,随意而行。
- 不得所欲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
- 外迹久已非:外在的表现或形象早已改变。
- 独嗟:独自叹息。
- 自信有可羞:自己认为有值得羞耻的事情。
- 彼人何足论:他人又有什么值得去论述的呢?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约1049年-约1115年),字茂元,号石溪,晚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王令对当时社会的反思之际,体现了他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领悟。在社会变迁中,文人常感到孤独与迷茫,王令在诗中表达了这种情感。
诗歌鉴赏:
《古兴》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现实的无奈。诗的开头,作者以“出门将何从”引入,直接点明了自己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的困惑,接着用“与物随纷纷”描绘出自己在繁杂的世俗中迷失的状态。这种对现实的失落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诗中提到“不得所欲为”,更是揭示了个体在社会中的无力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得诗人不得不与“俗人群”混杂在一起,失去了自我。接下来的“外迹久已非”则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外在形象的反思,外在的变化并不能掩盖内心的追求与理想。
最后两句“自信有可羞,彼人何足论”,展现了诗人对自身缺陷的自省,以及对他人评价的淡然。诗人在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之后,选择了自我反省,而不是盲目在乎他人的看法,这种态度让人倍感深刻。
整体来看,《古兴》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孤独感,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门将何从:诗人问自己出门后将去何方,表现出一种迷茫。
- 与物随纷纷:与世俗事务随波逐流,暗示对理想的放弃。
- 不得所欲为: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感到失落。
- 还与俗人群:沦为普通人,失去个性和追求。
- 外迹久已非:外在的表现早已改变,意味着内心的挣扎。
- 独嗟心所存:独自叹息心中理想的无奈。
- 自信有可羞:自信中有值得羞愧的事情。
- 彼人何足论: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值得在意。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随物纷纷”比喻生活的混乱与无序。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句意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迷失与追求理想的艰辛,折射出文人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无奈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门:象征出行与选择,暗示人生的方向。
- 物:指代世俗的繁杂事物,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
- 心:代表内心的追求与理想,突出内外的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古兴》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令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不得所欲为”意指什么?
A. 实现理想
B. 无法按照自己意愿生活
C. 追求财富
D. 与人争斗 -
“彼人何足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关心他人
B. 对他人评价的淡然
C. 对他人的羡慕
D. 对名声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古兴》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但王令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与对人生的纵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王令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