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观水
作者: 王令 〔宋代〕
原文展示
细如虾蚓足留连,大可蛟鲸出自然。当使川流应到海,只今坎止亦成渊。民忧不见尧咨日,地碍何由禹凿穿。何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水流的细腻与广阔,细如虾蚓的水流在岸边留连,而巨大的蛟龙和鲸鱼自然在水中出现。只要河流最后能汇入大海,如今即使被阻挡也能形成深渊。百姓忧虑看不到尧帝的明君日子,土地又怎能如禹王那样被凿穿?何必惋惜卧龙不再有意志,它不跟随云雨滋润春田。
注释
- 虾蚓: 一种细小的水生生物,象征细流。
- 蛟鲸: 传说中的大鱼,象征巨大与自然的力量。
- 川流: 河流,指水流的运动。
- 坎止: 指水流被阻塞。
- 尧咨: 指古代圣君尧的贤明统治。
- 禹: 大禹,古代治水的英雄。
- 卧龙: 传说中的卧龙诸葛亮,象征才华与被埋没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季通,号白云,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王令通过对水的观察,寄托了对国家和百姓未来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观水》展现了水的细腻与广阔,细流与巨浪的对比,暗示着个体与社会、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诗的开头通过“虾蚓”和“蛟鲸”两个意象,表现了水的生命力与变化;而后句用“川流应到海”来强调水的归宿,象征着理想的最终实现。诗中提到“民忧不见尧咨日”,反映出百姓对明主的渴望,表达了对社会治理的关切。此外,卧龙的意象则传达了对有志之士未能施展才华的惋惜。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王令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细如虾蚓足留连”:描绘细流在岸边盘桓的景象,生动形象。
- “大可蛟鲸出自然”:巨大的水生生物自然而然地出现,强调水的广阔。
- “当使川流应到海”:理想的水流最终应归入大海,象征目标的实现。
- “只今坎止亦成渊”:即使被阻塞,也可以形成深渊,暗示潜力的存在。
- “民忧不见尧咨日”:百姓的忧虑,渴望贤明的统治。
- “地碍何由禹凿穿”:提到大禹治水的历史,展现治理的艰难。
- “何惜卧龙无意思”:对卧龙诸葛亮才华被埋没的感慨。
- “不随云去雨春田”:表达对春雨滋润大地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虾蚓,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对比,增强表现力。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水的描绘,反映了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意象分析
- 水: 象征生命、流动和变化,反映人类的理想与追求。
- 虾蚓与蛟鲸: 强调事物的多样性与对比,细与大、微小与伟大的辩证关系。
- 卧龙: 代表着被埋没的理想与才华,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尧”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典型的明君
- B. 战国时期的名将
- C. 唐朝的诗人
- D. 宋代的皇帝
-
“细如虾蚓足留连”中“虾蚓”象征什么?
- A. 巨大的水生生物
- B. 细小的水流
- C. 沉积的泥沙
- D. 高山流水
-
诗中提到的“卧龙”是指谁?
- A. 诸葛亮
- B. 李白
- C. 苏轼
- D. 王维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王令的《观水》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但王令更侧重自然与个人理想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令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