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查子 收灯日次李举之韵
作者: 洪适 〔宋代〕
廉纤小雨来,噤瘆轻寒乍。
丝竹送迎时,灯火阑珊夜。
铜壶漏故迟,银烛花频灺。
怀我独醒人,健笔方飞洒。
白话文翻译:
细雨轻轻地飘落,寒意乍然袭来。
丝竹的乐声在送别与迎接之间徘徊,夜色中灯火闪烁,显得格外迷离。
铜壶里的水滴漏得慢,银烛的烛花频繁闪烁。
我独自清醒,手中笔尖正飞舞洒落诗句。
注释:
- 廉纤:形容细小而轻微的雨。
- 噤瘆:形容冷得让人感到恐惧或战栗。
- 丝竹:指乐器,常用来形容音乐。
- 阑珊:形容灯光微弱而散乱。
- 铜壶:指用铜制成的水壶,诗中用来指代漏水的情况。
- 银烛:指银制的蜡烛,象征着灯光和温暖。
- 飞洒:指笔墨流畅地写出诗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适,字仲明,号白石,宋代著名诗人,曾任官职,广泛涉猎诗文、书法等。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生活中的细节,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某个灯下的夜晚,作者在小雨中的寒冷天气里,感受到独自清醒的孤独与愉悦,写下这首表达内心感受的词作。
诗歌鉴赏:
《生查子 收灯日次李举之韵》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展现了诗人在夜雨中的独特感受。开头的“廉纤小雨来”描绘了温柔细腻的雨景,给人一种轻柔、宁静的感觉,而“噤瘆轻寒乍”则以“噤瘆”一词引入寒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雨和寒意的结合,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清新却又带着寒意的氛围。
接下来的“丝竹送迎时,灯火阑珊夜”则描绘了夜晚的热闹和温暖。丝竹乐声不仅是社交的象征,更是生活中喜庆场合的表现,而“灯火阑珊”则营造出了一种朦胧而美丽的夜景,让人沉浸在温暖的氛围中。
“铜壶漏故迟,银烛花频灺”描绘了时间的缓慢流逝,铜壶滴水的声音与银烛闪烁的光芒交相辉映,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时光。最后两句“怀我独醒人,健笔方飞洒”表达了作者的独自思考与创作的状态,展现了他在孤独中找到的创作灵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生活中的孤独与思考,表现了在美好夜色中,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廉纤小雨来:描绘雨的细腻,暗示气候的变化。
- 噤瘆轻寒乍:寒意的突然袭来,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
- 丝竹送迎时:乐声起伏,象征人际间的交往。
- 灯火阑珊夜:灯光的微弱闪烁,营造出温暖而又迷离的氛围。
- 铜壶漏故迟:时间的流逝缓慢,象征着思考的沉重。
- 银烛花频灺:烛光闪烁,寓意着生活的希望与光明。
- 怀我独醒人:诗人自我反思,体现孤独感。
- 健笔方飞洒:表达创作的热情,笔墨如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中的景象与情感相结合,使得诗句更加生动。
- 对仗:如“丝竹送迎”与“灯火阑珊”,形成美感的对比。
- 拟人:雨、烛光等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在夜雨中,诗人对自然、时间的感悟,以及在孤独中对创作的热爱,展现了生活的细腻与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雨:象征细腻与宁静。
- 寒意:暗示情感的深邃与孤独。
- 丝竹:代表社交与人情的温暖。
- 灯火:象征希望与温暖。
- 铜壶、银烛:体现生活的细节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廉纤小雨来”中的“廉纤”指什么?
- A. 大雨
- B. 细小的雨
- C. 暴风雨
- D. 雪
-
诗中提到的“灯火阑珊夜”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 A. 明亮
- B. 迷离
- C. 黑暗
- D. 喧闹
-
诗人最后一句“健笔方飞洒”表达了什么?
- A. 失落
- B. 创作的热情
- C. 对生活的厌倦
-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水调歌头》 苏轼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写夜晚的孤独与思考,但更多地融入了对历史的感慨;而洪适的《生查子》则更侧重于生活细节与个人的内心感受,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洪适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