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送温守王侍郎帅三山)》

时间: 2025-01-19 19:53:19

五马风流,销金帐暖,药玉船宽。

放下荷囊,携来铜虎,又举熊幡。

棠阴已接三山。

此列郡、彼食大藩。

柳雪萦旗,东风拦马,父老争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梢青(送温守王侍郎帅三山)

五马风流,销金帐暖,药玉船宽。
放下荷囊,携来铜虎,又举熊幡。
棠阴已接三山。此列郡彼食大藩。
柳雪萦旗,东风拦马,父老争看。

白话文翻译:

五匹骏马风采飞扬,金色帐篷里温暖如春,药玉船宽敞舒适。
放下旅行的行囊,带来了铜制的虎符,举起了大旗。
棠树的阴影已连通三山,这里是各个郡县,那边是广大的藩地。
柳树的雪白花瓣飘绕在旗帜上,东风挡住了骏马,乡亲们争相观看。

注释:

  1. 五马:指五匹骏马,象征豪华的出行方式。
  2. 销金帐:金帐指华贵的帐篷,销金即是温暖的意思。
  3. 药玉船:药玉指一种美玉,船宽表示船只宽敞舒适。
  4. 荷囊:旅行时携带的行囊。
  5. 铜虎:古代官员出行时所带的权力象征,铜制的虎符。
  6. 熊幡:指大旗,可能与军队出征有关。
  7. 棠阴:棠树的阴影,象征着阴凉的环境。
  8. 父老:乡里的长辈、居民。

典故解析:

  • 三山:常用来指代特定的地理区域或名山,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地方,寓意权力与威望。
  • 铜虎:古代官吏的权威象征,类似于现代的印章,代表着权力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宋代词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词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擅长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送别温守王侍郎之际,诗中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反映了当时官员出征的气氛。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送别的庄重与热闹。首句“五马风流”便以生动的场景引入,展示了出行的华丽与气派。接下来对金帐、药玉船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温暖而宽敞的氛围,似乎预示着出行的顺利与舒适。

诗中通过“放下荷囊,携来铜虎”的对比,体现了出行的准备与身份的转变,铜虎作为权力的象征,暗示着温守王即将担任的重要职务。随着“棠阴已接三山”的出现,诗人将视野扩展至更广阔的天地,体现了对未来的期待。

末尾的“柳雪萦旗,东风拦马,父老争看”则将送别的场面推向高潮,生动地描绘出乡亲们对出征者的关注与祝福,形成了一幅热闹而感人的送别画面。整体而言,此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营造出一种既豪迈又温情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马风流:描绘出行的气派,显示出出行者的身份和地位。
  2. 销金帐暖,药玉船宽:强调出行的舒适与奢华,渲染出温暖的氛围。
  3. 放下荷囊,携来铜虎:展示了准备出行的状态,铜虎象征着权力与责任。
  4. 又举熊幡:表示出征的决心与气势。
  5. 棠阴已接三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广阔的前途,暗示着出征者即将面临的新征程。
  6. 此列郡彼食大藩:描绘了广阔的地域背景,强调了出征的意义与影响。
  7. 柳雪萦旗:生动的意象,增强了画面的动感与美感。
  8. 东风拦马,父老争看:展现了乡亲们对出征者的关心与祝福,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事联系,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界的柳树、风等以人的情感,使得描写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出征者的祝福与期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送别场景的热闹与感人,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马:象征尊贵与豪华,代表出行者的身份。
  • 金帐:寓意温暖与舒适,体现了出行的奢华。
  • 铜虎:代表权力和责任,暗示出征者的身份变化。
  • 棠阴:自然的美好与阴凉,为出征增添了一丝温情。
  • 柳雪:具有诗意的形象,象征着乡亲们的祝福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铜虎”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爱情
    D. 友谊

  2. 诗中的“柳雪萦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秋天的落叶
    B. 春天的花开
    C. 送别的热闹
    D. 冬天的寒冷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悲伤
    B. 豪迈
    C. 忧伤
    D. 迷茫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是送别题材,描绘了友人离去时的情感。
  • 《春夜洛城闻笛》 by 李白:通过夜景与音乐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葛长庚《柳梢青》都表达了友人离别时的情感,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孤独与思念,而葛长庚则通过热闹的场景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祝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