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岩杂咏 其二》

时间: 2024-12-29 19:42:07

一钁足生涯,居山道者家。

有功惟种竹,无暇莫栽花。

水碓夜春米,竹笼春焙茶。

人间在何处?

隐隐见桑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钁足生涯,居山道者家。
有功惟种竹,无暇莫栽花。
水碓夜春米,竹笼春焙茶。
人间在何处?隐隐见桑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中的人,他的生活简单而平淡。虽然他在竹子种植上有所成就,但却没有时间去种花。夜晚,他用水碓磨米,春天时用竹笼烘焙茶叶。对于人间的生活,他感到有些迷茫,只隐隐约约地看见远处的桑麻田。

注释:

  • :古代一种农具,用于耕作。
  • 生涯:生活、生计。
  • 居山道者:居住在山中,过隐居生活的人。
  • 有功惟种竹:他在竹子种植上有所成就。
  • 水碓:用水力来磨米的工具。
  • 春米:春季所收的稻米。
  • 竹笼:用竹子编成的笼子。
  • 焙茶:烘焙茶叶的过程。
  • 桑麻:桑树和麻,常用来象征农田和乡村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清珙是元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山清水秀的环境中,以隐士的身份创作。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作者隐居的时期,反映了他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喧嚣尘世的淡然态度。诗中描绘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山中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物质生活的无欲无求。

诗歌鉴赏:

这首《溪岩杂咏 其二》通过简单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一个隐居者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诗开篇即以“钁”字引入,表明了诗人对自然和农耕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忱。接下来的几句,详细描绘了隐者的生活方式:种竹、磨米、焙茶,这些都显示出他在自然中劳动的乐趣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诗中提到“有功惟种竹,无暇莫栽花”,不仅反映了作者对竹子的偏爱,也暗示了他对世俗繁华的拒绝,强调了竹子在他心中的重要性。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正好与隐者的性格相符。

最后一句“人间在何处?隐隐见桑麻”,引发了对人世间的思考。桑麻的隐约可见,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联系,同时也表达了隐者对人间事务的淡漠和对自然的向往。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无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情感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钁足生涯,居山道者家。”:隐者以耕作为生,生活在山中。
  2. “有功惟种竹,无暇莫栽花。”:他有成就的只是种竹,没时间去种花,表现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3. “水碓夜春米,竹笼春焙茶。”:夜晚用水碓磨米,春天用竹笼烘焙茶,描绘了隐者的日常劳动。
  4. “人间在何处?隐隐见桑麻。”:隐者对人间生活的迷茫,只能隐约看到桑麻,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漠。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有功惟种竹,无暇莫栽花”,工整对仗。
  • 意象:竹、米、茶、桑麻等自然意象,体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淡漠,反映了隐者对简单、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高洁的品质。
  • :代表生活的基本需求,体现朴实无华的生活。
  • :象征生活的雅趣与宁静。
  • 桑麻:象征乡村生活和人间的烟火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水碓”是用来做什么的?

    • A. 磨米
    • B. 种竹
    • C. 制茶
    • D. 栽花
  3. 诗中提到的桑麻隐约代表了什么?

    • A. 繁华的都市生活
    • B. 乡村的田园生活
    • C. 高山的险峻
    • D. 深海的宁静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by 王维:同样描绘田园生活和隐逸的情怀。
  • 《饮酒》by 陶渊明:表达隐者对自然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厌倦。

诗词对比

  • 清珙与陶渊明的作品都表现了隐者对自然的热爱,但清珙更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哲思与情感的抒发。两者在主题上相近,却在风格上有所不同,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元曲选》
  • 《古诗十九首》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赏析,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溪岩杂咏 其二》的意蕴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