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
紫盖云阴远,香炉烟气多。
石梁高鸟路,瀑水近天河。
欲知闻道里,别自有仙歌。
白话文翻译:
这座灵山高耸入云,遮蔽了阳光,显得十分险峻。远处的紫色云层笼罩着山顶,香炉上的烟雾袅袅升起,显得格外浓郁。高耸的石梁上鸟儿在飞翔,瀑布从山间倾泻而下,似与天河相近。如果想知道这里的道理,必须另有一首仙歌来倾听。
注释:
字词注释:
- 峙:指高耸,直立。
- 千仞:形容山高,仞为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约为七尺。
- 蔽日:遮挡太阳。
- 紫盖:指紫色的云层。
- 香炉:指香炉上升起的烟雾。
- 石梁:山间的高石路。
- 欲知:想要知道。
- 闻道:指领悟道理或真理。
- 仙歌:指神仙唱的歌。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仙歌”,与道教文化有关,隐喻了对修道与仙境的追求,反映了道教思想中的隐逸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斌,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多以山水、道教文化为主题,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道教文化兴盛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灵山的壮丽,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道理的向往。
诗歌鉴赏:
《咏山》以灵山为主题,展现了高山的雄伟和自然的神秘。诗歌开篇便以“灵山峙千仞”引入,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这不仅描绘了山的高度,也暗示了其神圣的地位。随后的“蔽日且嵯峨”进一步加深了山的壮丽,阳光被遮挡,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紫盖云阴远”描绘了天空中紫色云层的景象,表现了山的高远和遥不可及。香炉烟气的描写则增添了一种灵性,仿佛这座山不仅是一处自然风景,更是一个修道的圣地。
接下来的“石梁高鸟路,瀑水近天河”描写了高山上鸟儿飞翔和瀑布的景象,展现了生机与活力。同时,瀑布的奔流与天河相近,更加突显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类渺小。
最后一句“欲知闻道里,别自有仙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道理的思考,暗示真正的智慧与道理需要通过内心的感悟和灵魂的体验来领悟。这种对道理的追求与自然的壮丽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诗歌的核心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山峙千仞:描写山的巍峨,给人以高度的震撼。
- 蔽日且嵯峨:强调山的高大,遮挡了阳光。
- 紫盖云阴远:远处的云层像紫色的盖子,增添了神秘感。
- 香炉烟气多:山中香气缭绕,象征着灵性与修道。
- 石梁高鸟路:石梁高耸,鸟儿在其间飞翔,象征生机。
- 瀑水近天河:瀑布奔流而下,近似银河,展现自然之美。
- 欲知闻道里:想要领悟道理。
- 别自有仙歌:必须通过独特的体验来获得真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道理结合,暗示智慧的追求。
- 对仗:如“灵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道理的追求,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智慧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山:象征高尚、神圣之地,代表人对自然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 云、烟:象征神秘与灵性,暗示道教文化的影响。
- 石梁、鸟、瀑水:表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灵山峙千仞”中的“峙”意为: A. 直立
B. 远离
C. 隐藏 -
“欲知闻道里,别自有仙歌”中的“仙歌”指的是: A. 民间歌曲
B. 神仙的歌谣
C. 戏曲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 李白的《庐山谣》:表现对山水的赞美和对道理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比较刘斌的《咏山》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写山水,但刘斌更侧重于道教文化的内涵,而王之涣则强调人生哲理与壮丽景色的结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