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山 其二》
时间: 2025-01-14 09:26: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余山 其二
柴门虽设未尝关,
闲看幽禽自往还。
尺璧易求千丈石,
黄金难买一生闲。
雪消晓嶂闻寒瀑,
叶落秋林见远山。
古柏烟销清昼永,
是非不到白云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柴门虽设未尝关”意味着作者的心境开放,自然界的鸟儿自由出入,体现了他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尺璧易求千丈石,黄金难买一生闲”则表现了对闲适生活的珍视,认为金钱无法买到真正的宁静与自在。“雪消晓嶂闻寒瀑,叶落秋林见远山”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展现了四季的轮转与美丽。“古柏烟销清昼永,是非不到白云间”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表示作者不被世俗纷争所扰,心灵的宁静如同高远的白云。
注释:
字词注释:
- 柴门:用柴木搭建的门,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幽禽:指隐秘的鸟类,象征自然的生灵。
- 尺璧:指短小的美玉,比喻容易得的东西。
- 千丈石:比喻难以获得的珍贵事物。
- 黄金:象征财富。
- 闲:指闲适、安闲的状态。
- 晓嶂:指清晨的山峰。
- 寒瀑:指冬天的瀑布,表现寒冷的气息。
- 古柏:古老的柏树,象征坚韧与长久。
- 烟销:云烟散去,象征明朗的天空。
典故解析:
- 白云间:常用来指代超然物外的境界,表达一种追求自由与宁静的理想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珙,生活在元代,因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一种哲理的思考,既有对个人内心的探索,也有对外界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在元代,社会动荡与动乱不断,人们普遍渴望一种安静的生活。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关注。
诗歌鉴赏:
《余山 其二》是一首表现作者内心宁静与对自然景色热爱的诗。开篇“柴门虽设未尝关”,即表明了诗人开放的心态,他并不拘泥于世俗的纷争,愿意与自然亲密接触。诗中提到的“幽禽”,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接下来,诗人用“尺璧易求千丈石,黄金难买一生闲”来强调闲适生活的珍贵。这里通过对比,揭示了物质财富与精神富足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他认为,真正的幸福与安宁是无价的,是金钱无法购买的。
后半部分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诗人通过“雪消晓嶂闻寒瀑,叶落秋林见远山”的描写,呈现了四季的交替与自然的美丽,令人感受到一种生机与活力。最后一句“是非不到白云间”,更是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纷争的淡泊与无欲。
整首诗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古人追求闲适与宁静的生活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柴门虽设未尝关:即使设置了门也从未真正关上,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开放与随性。
- 闲看幽禽自往还:悠闲地看着幽静的鸟儿自由进出,体现出对自然的亲近。
- 尺璧易求千丈石:短小的美玉容易得到,而千丈高的石头难以获取,强调了闲适生活的珍贵。
- 黄金难买一生闲:即使拥有黄金,也无法换来一生的闲适与安宁。
- 雪消晓嶂闻寒瀑:雪融化后,清晨的山峰传来寒冷的瀑布声,描绘了冬去春来的自然景色。
- 叶落秋林见远山:秋天的树叶落下,远处的山景显得更加清晰。
- 古柏烟销清昼永:古老的柏树在烟雾散去后,白昼显得格外悠长。
- 是非不到白云间:世俗的是非纠纷无法侵扰到高远的白云之上,表达了超然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尺璧与千丈石的对比,象征了闲适与财富的不同价值。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幽禽的“往还”给自然增添了生命的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世俗纷争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柴门:象征简单生活与宁静。
- 幽禽:代表自然的生机与自由。
- 黄金:象征财富与物质。
- 古柏:代表长久与坚韧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尺璧易求千丈石”表达了什么思想?
A. 物质财富的重要性
B. 闲适生活的珍贵
C. 自然的变化 -
诗的最后一句“是非不到白云间”的意思是?
A. 诗人不关心世俗纷争
B. 白云是诗人的家
C. 诗人向往自由生活 -
诗中提到的“幽禽”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自然中的鸟类
C. 诗人的理想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终南山》中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二者都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山水意境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元代诗人作品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