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岩杂咏 其五》

时间: 2025-01-01 12:28:23

扶杖入松林,閒行上翠岑。

鹤群冲鹘散,树影落溪沈。

野果棘难采,药苗香易寻。

澹烟斜日暮,红叶半岩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扶杖入松林,閒行上翠岑。
鹤群冲鹘散,树影落溪沈。
野果棘难采,药苗香易寻。
澹烟斜日暮,红叶半岩阴。

白话文翻译:

我拄着拐杖走进松林,悠闲地上山顶。
一群白鹤惊飞而散,树影随着水流沉落在溪中。
野果虽多,却难以采摘;药苗的香气却很容易找到。
淡淡的烟雾在斜阳下显得朦胧,红叶半遮山岩显得阴凉。

注释:

  • 扶杖:拄着的拐杖,象征着老年人的步履蹒跚。
  • 閒行:悠闲地走,突出一种自在的状态。
  • 鹤群:指白鹤,常见于山水诗中,象征高洁。
  • 冲鹘散:指白鹤被惊吓而飞散,表现出自然的灵动。
  • 溪沈:溪水的水面被树影覆盖,表现出宁静的氛围。
  • :指荆棘,代表野果的难以采摘。
  • 药苗:指生长在野外的药用植物,易于找到。
  • 澹烟:淡淡的烟雾,营造出朦胧的意境。
  • 斜日暮:夕阳西下的景象,表示时光流逝。
  • 红叶:秋天的红色树叶,具有浓厚的季节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清珙,元代诗人,字仲明,号清珙,擅长山水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溪岩杂咏》系列诗作,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崇尚与向往。

诗歌鉴赏:

《溪岩杂咏 其五》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自然景象。诗的开头以“扶杖入松林,閒行上翠岑”引入,表现出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步入松林,拄着拐杖,似乎暗示着诗人的年岁已高,但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渴望。

接下来的“鹤群冲鹘散,树影落溪沈”,通过描绘白鹤的惊飞和树影的倒影,展现出一种生机与静谧的对比。诗中提到的“野果棘难采,药苗香易寻”,暗示了自然界的丰富与人类的探索,虽有艰难,但也有收获,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最后两句“澹烟斜日暮,红叶半岩阴”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黄昏图景,烟雾缭绕,夕阳西下,红叶映衬,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整首诗运用简洁的语言,展现出深邃的意境,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生命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扶杖入松林:拄着拐杖走进松树林,表现了诗人的年老与对自然的依恋。
  2. 閒行上翠岑:悠闲地向青翠的山顶走去,体现了放松的心情。
  3. 鹤群冲鹘散:白鹤因惊扰而飞散,象征自然的灵动与变化。
  4. 树影落溪沈:树影在溪水中倒映,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5. 野果棘难采:虽然有很多野果,但采摘却很困难,反映出自然的丰饶与艰难。
  6. 药苗香易寻:药用植物的香气容易找到,暗示自然的馈赠。
  7. 澹烟斜日暮:淡淡的烟雾在夕阳下,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慨。
  8. 红叶半岩阴:山岩上的红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扶杖”隐喻老年,表现人生的无常。
  • 拟人:鹤群的动作生动,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如“野果棘难采,药苗香易寻”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林:象征长青与坚韧。
  • :象征高洁与自由。
  • 溪水:象征流动与生命。
  • 红叶: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类是什么?

    • A. 鸳鸯
    • B. 白鹤
    • C. 麻雀
    • D. 鹦鹉
  2. “扶杖”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老年
    • C. 健康
    • D. 快乐
  3.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清晨
    • B. 黄昏
    • C. 正午
    • D. 深夜

答案:

  1. B. 白鹤
  2. B. 老年
  3. B. 黄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美,但王维的诗更强调静谧与深远的空间感,而清珙的诗则在描写自然的同时,融入了自我情感的流露,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