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望君山》
时间: 2025-01-04 09:52:09意思解释
登岳阳楼望君山
原文展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白话文翻译:
在没有烟霭的洞庭湖上,晚风轻轻地停息,
春天的水面像一层干净的绸缎铺展。
远处的君山在视野中显得一抹青翠,
湘女在明镜前梳理着她的头发。
镜子里芙蓉花的美丽在夜晚无法收回,
水的光泽和山的色彩都是那么悠然自得。
这情景使我情不自禁地让春江流去,
化解了巴陵万古以来的忧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洞庭无烟:指洞庭湖上没有雾霭,空气清晰。
- 春水平铺:春天的湖水平坦如绸缎。
- 君山:指位于洞庭湖中的一座山。
- 湘女:指湖南地区的女子。
- 芙蓉:指荷花,象征美丽。
- 巴陵:指巴陵郡,今岳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典故解析:
- 君山与湘女的意象可追溯到唐代诗人李白的《庐山谣》中,表达对山水的赞美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巴陵指的是岳阳,历史上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许多诗文皆对其描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明代诗人,字廷秀,号少华,生于江西,后移居湖南。他的诗风以清新明丽著称,擅长描写山水景色,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登岳阳楼望君山》创作于明代,是诗人游览岳阳楼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他对洞庭湖及君山的赞美,同时也是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精细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岳阳楼所俯瞰的洞庭湖及君山的壮丽景色。首联“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描绘出湖面平静如镜的美丽场景,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用“君山一点望中青”来点明景物的特点,君山在湖中显得格外鲜明。
诗中的“湘女梳头对明镜”则引入了人文情怀,湘女的形象与美丽的芙蓉花相呼应,既有自然之美,也有人文之美。接下来,“镜里芙蓉夜不收”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显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则是情感的升华,江水流淌带走了万古的忧愁,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自由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洞庭无烟晚风定:描写了洞庭湖在晚风中清晰、宁静的状态。
- 春水平铺如练净:春天的湖水如同干净的绸缎,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 君山一点望中青:君山在远处显得翠绿,突出山水的和谐美。
- 湘女梳头对明镜:湘女的形象引入,象征着美丽与柔情。
- 镜里芙蓉夜不收:芙蓉花的美在夜晚依然显现,体现了美的永恒。
- 水光山色两悠悠:水光和山色交相辉映,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
- 直教流下春江去:江水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抒发。
- 消得巴陵万古愁:表达了对历史与人生的反思,忧愁在此时消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水平铺如练净”形容湖水的平静,如同绸缎般柔滑。
- 拟人:湘女“梳头对明镜”,赋予了湘女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水光山色”,形成和谐的平衡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庭湖:象征着广阔与宁静,是诗人心灵的寄托。
- 君山:代表着自然的雄伟与人文的情感。
- 湘女:象征着美丽与柔情,连接自然与人文。
- 芙蓉:代表着美好的事物,象征着生命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湖名是?
- A. 洞庭湖
- B. 太湖
- C. 西湖
- D. 黄河
-
“湘女梳头对明镜”中,湘女的形象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忧愁
- C. 悲伤
- D. 高傲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反思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人生的感慨
- D. A和B
答案:
- A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杨基的《登岳阳楼望君山》与杜甫的《登高》都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的反思,但杨基更注重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在大气磅礴中展现了对时代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