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其十》

时间: 2025-01-19 19:55:50

鞲鹰敛六翮,栖息如鹪鹩。

秋风飒然至,耸目思凌霄。

英雄在承平,白首为渔樵。

匪无抟击能,不与狐兔遭。

长星亘东南,壮士拭宝刀。

落落丈夫志,悠悠儿女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怀 其十
鞲鹰敛六翮,栖息如鹪鹩。
秋风飒然至,耸目思凌霄。
英雄在承平,白首为渔樵。
匪无抟击能,不与狐兔遭。
长星亘东南,壮士拭宝刀。
落落丈夫志,悠悠儿女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鹰收起六翅,栖息如同小鸟般静谧。
秋风乍起,我仰望天空,思念飞向高空。
在和平的年代,英雄们已白头,沦落为渔夫和樵夫。
并不是没有抟击的能力,但不想与狐狸和兔子争斗。
长星横亘东南,壮士们在拭磨宝刀。
豪杰的志向高远,但年轻人却浑浑噩噩。

注释:

  • 鞲鹰:一种猛禽,形象象征着雄心壮志。
  • 六翮:指鹰的翅膀,寓意力量和飞翔的能力。
  • 鹪鹩:小鸟,形容栖息的状态。
  • 承平:指太平盛世。
  • 渔樵:指普通的劳动者,象征平凡的生活。
  • 匪无:并不是没有。
  • 抟击:指搏击、奋斗。
  • 长星:长久的星星,象征着希望和目标。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英雄在承平”指的是在和平时代,英雄的作为往往不被重视,反映了历史上许多英雄最终沦为平凡人的现象。“白首为渔樵”则是指许多英雄最后只能过上普通的生活,显示出人生的无常与英雄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基,明代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关心国家大事而著称,作品多描写壮志与豪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明代,正值国家相对平稳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英雄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英雄与普通人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头的“鞲鹰敛六翮”描绘了雄鹰的沉静,象征着英雄不再施展才能的无奈。而“秋风飒然至”则营造出一种秋天肃杀的氛围,暗示着一种历史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英雄在承平,白首为渔樵”表现出英雄在平静时代的无所作为,让人感到惋惜。诗的后半部分则回归到对壮士的期待,强调了虽处和平,却仍需有志之士的奋斗。

整首诗在意象上非常丰富,既有雄鹰的高远,又有白头的渔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悠悠儿女曹”则是对年轻一代的反思,表现出对未来的担忧与希望,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鞲鹰敛六翮:雄鹰收起翅膀,象征着英雄的隐忍和不再施展才能。
  2. 栖息如鹪鹩:鹰停留的状态如同小鸟,表面平静,内心却充满渴望。
  3. 秋风飒然至:秋风吹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
  4. 耸目思凌霄:仰望天空,思念飞向高空,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5. 英雄在承平:英雄在和平时代无所作为,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
  6. 白首为渔樵:老年英雄沦为渔夫和樵夫,象征着无奈与平凡。
  7. 匪无抟击能:并非没有奋斗的能力,但不愿与小动物争斗,表现出英雄气概。
  8. 长星亘东南:长久的星星象征希望,壮士们在为理想而奋斗。
  9. 壮士拭宝刀:壮士们正准备迎接挑战,表达出不屈的精神。
  10. 落落丈夫志:豪杰心志高远,体现出对理想的坚持。
  11. 悠悠儿女曹:对年轻一代的反思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鹰”与“鹪鹩”比喻英雄与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英雄在承平,白首为渔樵”,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星星拟人化,象征希望与目标。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理想与现实无奈的深思,展现出对未来的希望与对年轻一代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力量与理想。
  • 秋风:象征时光与变迁。
  • 渔樵:象征平凡与无奈。
  • 长星:象征希望与目标。
  • 宝刀:象征勇气与斗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鞲鹰”象征什么?

    • A. 平凡
    • B. 英雄
    • C. 小鸟
    • D. 祥和
  2. “白首为渔樵”意指:

    • A. 英雄的光辉
    • B. 英雄的落魄
    • C. 年轻人的奋斗
    • D. 和平的安宁
  3. 诗中提到的“长星亘东南”主要象征:

    • A. 过去的辉煌
    • B. 未来的希望
    • C. 现实的无奈
    • D. 平凡的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相较于杨基的《感怀 其十》,李白的《将进酒》表现出更加豪放与对生命的积极态度,而杜甫的《春望》则更显忧国忧民的情怀。两者在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诗人心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