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早春》

时间: 2025-01-19 19:46:19

茸茸草色变枯荄,簌簌寒梅落径苔。

山顶雪惟朝北在,水边风已自东来。

不须银管催莺出,便好珠帘为燕开。

见说岭南春更早,桃花流水胜天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豫章早春
杨基 〔明代〕

茸茸草色变枯荄,
簌簌寒梅落径苔。
山顶雪惟朝北在,
水边风已自东来。
不须银管催莺出,
便好珠帘为燕开。
见说岭南春更早,
桃花流水胜天台。


白话文翻译

草色渐渐变黄枯萎,寒梅在道路上静静飘落在青苔上。山顶的雪只是朝北的那一块还在,水边的风已经从东边吹来了。无需用银管催促黄莺出春,只要把珠帘拉开,燕子自然会飞进来。听说岭南的春天更早,桃花在流水中盛开胜过天台山的春色。


注释

字词注释

  • 茸茸:形容草色繁盛的样子。
  • 枯荄:枯黄的草。
  • 簌簌:形容轻轻地落下。
  • 径苔:小路上的青苔。
  • 珠帘:用珠子制成的帘子,形容轻盈美丽。
  • 岭南:指中国南方地区,春天相对较早。

典故解析

  • 桃花流水: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庐山谣》,原意指桃花与流水相映,形象美丽,后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字景山,号松泉,明代诗人,仕途不顺,晚年隐居,从事诗歌创作,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早春,正值春寒料峭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豫章早春》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刻画了早春时节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命的热爱。诗的开篇以“茸茸草色变枯荄”描绘了草色的变化,隐喻着冬去春来的自然规律,接着“簌簌寒梅落径苔”则进一步强调了寒梅凋零的景象,带来一丝春寒的气息。山顶残雪与水边东风的对比,既表现了春天的渐进,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不须银管催莺出,便好珠帘为燕开”一句,展现了春天的自然规律与生命的自然而然。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对春天的期待,仿佛不需要人为的催促,生命的轮回总会在适当的时刻自然而然地到来,显示出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信任。

最后两句“见说岭南春更早,桃花流水胜天台”则引出对南方春天的向往,桃花流水的意象更是带给读者一种生机勃勃的春日气息。这首诗不仅是对春天的描写,更是对生命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在自然面前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茸茸草色变枯荄:草色从青翠变成了枯黄,暗示春季尚未完全到来。
  2. 簌簌寒梅落径苔:寒梅在路旁落下,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3. 山顶雪惟朝北在:山顶的雪只剩朝北的一块,象征着春的来临。
  4. 水边风已自东来:水边的风已经从东边吹来,预示着春天的气息。
  5. 不须银管催莺出:不需要用银管催促黄莺,强调自然的规律。
  6. 便好珠帘为燕开:只需拉开珠帘,燕子自然就会飞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7. 见说岭南春更早:听说南方的春天来得更早,表达了对南方春天的向往。
  8. 桃花流水胜天台:桃花在流水中盛开,胜过天台山的美景,强调春天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到来比作自然规律的运行。
  • 拟人:春天的生物活动被赋予人性,表现出自然的和谐。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早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体现了浓厚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梅:象征坚韧与高洁,预示春天的希望。
  • 草色:由青转枯,象征季节的变迁。
  • :代表冬天的残留,暗示春天即将来临。
  • 桃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茸茸草色变枯荄”中“茸茸”表示什么?

    • A. 草色繁盛
    • B. 草色枯萎
    • C. 草色青翠
    • D. 草色鲜艳
  2. 诗中提到的“岭南”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方
    • B. 南方
    • C. 东方
    • D. 西方
  3. 诗中“便好珠帘为燕开”意指什么?

    • A. 拉开窗帘
    • B. 召唤燕子
    • C. 自然到来
    • D. 迎接春天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豫章早春》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豫章早春》更强调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感悟,《庐山谣》则表现出豪放的气质与壮丽的自然风光。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