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白话文翻译:
我在疲惫的枕头上,厌倦了漫漫长夜,小窗外的光线始终未能明亮。
孤独的村庄里,一只狗在吠叫,残月下只有几个人在行走。
我的鬓发早已变白,旅途中的思绪空荡荡地显得格外清醒。
荒废的园子里有知了在鸣叫,然而这虚无的织造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 倦:疲倦,厌倦。
- 厌:厌烦,厌倦。
- 小窗:小窗户,指透光的地方。
- 孤村:偏僻的村庄。
- 犬吠:狗叫声。
- 残月:即将消失的月亮。
- 衰鬓:指衰老的鬓发。
- 旅怀:旅途中的心情。
- 络纬:即知了,一种昆虫,常在夏天鸣叫。
- 虚织:空洞的编织,形容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典故解析:
- 残月:月亮的残缺象征着孤独和不完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失落。
- 络纬:在古诗中,知了常常象征着夏天的孤寂与无奈,暗含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艺术成就,被誉为“千古人杰”。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变,兼具豪放和婉约,常常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谪期间,表达了他对孤独生活的无奈与思考,透着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
《倦夜》以夜晚的孤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思索。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人在长夜中无法入眠的状态,恰如其分地捕捉了人们在寂静夜晚时的孤独感。开篇“倦枕厌长夜”就直入主题,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疲惫和对黑暗的厌倦。
接下来的“小窗终未明”,则通过小窗透出的微弱光线,象征着希望的渺茫。孤村的犬吠声和残月的孤影,进一步增强了夜的静谧和孤独,同时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诗中提到的“衰鬓久已白”一句,透露出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旅途中的孤独感愈加显现。
最后的“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仿佛在问:空虚的生活究竟能编织出什么样的成果?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的反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倦枕厌长夜:表达了诗人对漫漫长夜的厌倦,显示出他身心的疲惫。
- 小窗终未明:小窗外的光线未能点亮心灵,象征着希望的缺失。
- 孤村一犬吠:狗的吠叫打破了夜的宁静,突显孤独的环境。
- 残月几人行:残月下的人影稀少,反映出孤独的生活状态。
- 衰鬓久已白:时间的流逝让诗人感受到自身的衰老与无奈。
- 旅怀空自清:旅途中的心情空荡荡,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
- 荒园有络纬:荒废的园子里知了鸣叫,暗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虚织竟何成:质疑生活的意义,表达对生命的感慨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倦枕”比喻疲惫的状态。
- 拟人:狗的吠叫与知了的鸣叫赋予生命,使环境更加生动。
- 对仗:如“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形成对称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孤独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 倦枕:象征疲倦的心灵与身躯,体现了诗人的内心状态。
- 小窗:象征希望与光明,但在诗中却未能照亮,暗示失落。
- 孤村:代表孤独与寂寞的环境,强调诗人的独处感。
- 残月:象征孤独与不完整,反映诗人内心的惆怅。
- 衰鬓:表现岁月的流逝,揭示诗人对时间的感慨。
- 络纬: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暗示对未来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倦枕厌长夜”中的“倦”是什么意思?
- A. 开心
- B. 疲倦
- C. 忧伤
-
“孤村一犬吠”中的“犬”指的是什么动物?
- A. 猫
- B. 狗
- C. 羊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与思考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夜晚孤独的情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感。
-
诗词对比:
- 《倦夜》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皆描写了夜晚的孤独,但李白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写,而苏轼则更关注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