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

时间: 2025-01-19 18:03:33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

尔来走尘土,意思殊不堪。

况当岐山下,风物尤可惭。

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

不谓郡城东,数步见湖潭。

入门便清奥,怳如梦西南。

泉源従高来,随流走涵涵。

东去触重阜,尽为湖所贪。

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

借汝腹中过,胡为目眈眈。

新荷弄晚凉,轻棹极幽探。

飘摇忘远近,偃息遗佩篸。

深有龟与鱼,浅有螺与蚶。

曝晴复戏雨,戢戢多于蚕。

浮沉无停饵,倏忽遽满篮。

丝缗虽强致,琐细安足戡。

闻昔周道兴,翠凤栖孤岚。

飞鸣饮此水,照影弄毵毵。

(此古饮凤池也。

)至今多梧桐,合抱如彭聃。

彩羽无复见,上有鹯搏aa12。

嗟予生虽晚,考古意所aa13。

图书已漫漶。

犹复访侨郯。

《卷阿》诗可继,此意久已含。

扶风古三辅,政事岂汝谙。

聊为湖上饮,一纵醉后谈。

门前远行客,劫劫无留骖。

问胡不回首,毋乃趁朝参。

予今正疏懒,官长幸见函。

不辞日游再,行恐岁满三。

暮归还倒载,钟鼓已aa4aa4(音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湖
作者:苏轼 〔宋代〕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
尔来走尘土,意思殊不堪。
况当岐山下,风物尤可惭。
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
不谓郡城东,数步见湖潭。
入门便清奥,怳如梦西南。
泉源従高来,随流走涵涵。
东去触重阜,尽为湖所贪。
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
借汝腹中过,胡为目眈眈。
新荷弄晚凉,轻棹极幽探。
飘摇忘远近,偃息遗佩篸。
深有龟与鱼,浅有螺与蚶。
曝晴复戏雨,戢戢多于蚕。
浮沉无停饵,倏忽遽满篮。
丝缗虽强致,琐细安足戡。
闻昔周道兴,翠凤栖孤岚。
飞鸣饮此水,照影弄毵毵。
此古饮凤池也。
至今多梧桐,合抱如彭聃。
彩羽无复见,上有鹯搏。
嗟予生虽晚,考古意所。
图书已漫漶。
犹复访侨郯。
卷阿诗可继,此意久已含。
扶风古三辅,政事岂汝谙。
聊为湖上饮,一纵醉后谈。
门前远行客,劫劫无留骖。
问胡不回首,毋乃趁朝参。
予今正疏懒,官长幸见函。
不辞日游再,行恐岁满三。
暮归还倒载,钟鼓已音谙。


白话文翻译:

我家在蜀江之上,江水清澈如蓝色。
自从走上世俗的尘土,心中感到非常不堪。
尤其是在岐山之下,周围风景更让人感到羞愧。
有的山光秃如赤色,有的水浑浊如泔水。
不曾想在郡城的东边,几步就能见到湖潭。
一入门就感到清幽,恍如梦中西南的美景。
泉水从高处流下,随着河流潺潺而来。
向东去触及重阜,全部都被湖水所迷。
只见苍石上的螭龙,张口吐出清泉甘甜。
你为何要盯着我的肚子,想要目睹我的美味?
新荷在晚风中摇曳,轻舟极幽静地探寻。
摇摇欲坠,忘却远近,安静地放下佩剑和篙。
深水中有龟与鱼,浅水中有螺与蚶。
在阳光下曝晒又戏雨,娇嫩的蚕比比皆是。
浮沉之间无停留的饵料,转眼之间鱼满篮。
即便丝线再强,也无法对付那些小东西。
曾闻周朝兴盛之时,翠凤栖息在孤山之上。
飞鸣的鸟儿饮着这水,映照出它们的华丽羽毛。
这就是古时饮凤池的地方,如今依旧有许多梧桐,
高大得几乎可以抱住,如同彭聃般的巨树。
彩色的鸟儿再也看不见,天上只剩下鹯鸟追逐。
唉,我虽生来晚,却想考古的意图。
图书已经模糊不清,仍旧愿意探访侨郯。
将卷阿的诗歌续写,这种意念早已埋藏。
扶风古地三辅,政事岂能与你相知。
聊在湖上饮酒,醉后畅谈无尽。
门前的远行客,匆匆忙忙无留马。
问你为何不回首,莫非在追逐朝霞。
我如今正懒散,官长幸而见函。
不辞明日再游,恐怕岁月已满三年。
暮归时再倒载,钟鼓声已然熟悉。


注释:

  • 蜀江:指四川的江河,水流清澈。
  • 尘土:世俗的生活。
  • 岐山:传说中的山,风景秀丽。
  • 苍石螭:指一种神秘的生物,寓意清澈的泉水。
  • 新荷:指新生的荷花,象征清新和美好。
  • 孤岚:孤独的山岚,意象清幽。
  • 翩翩:形容轻盈飘动的样子。

典故解析:

  • 凤池:古代神话中凤凰饮水的池塘,象征美好和吉祥。
  • 翠凤:古代对美丽鸟类的称呼,象征高贵和华丽。
  • 彭聃:形容树木的高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其作品风格多样,深受后人推崇。他的诗词常融入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他在闲暇时游览东湖,受到湖光山色的启发,抒发了对自然的赞美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苏轼的《东湖》是一首描绘湖光山色的优美诗篇,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东湖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以“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引入,清新的水景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丽;接着以“尔来走尘土,意思殊不堪”自省,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失望。

整首诗行云流水,意境深远。苏轼通过对比,表现了东湖的清幽与蜀江的尘土,表现出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纯粹生活的渴望。诗中“泉源従高来,随流走涵涵”,则描绘了泉水流淌的生动场景,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

后面部分,诗人描写湖中生物,如“深有龟与鱼,浅有螺与蚶”,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象征了自然界的丰富与生命的多样。最后的“聊为湖上饮,一纵醉后谈”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洒脱与悠然,仿佛置身于清风明月之中,忘却世俗的烦恼。

这首诗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苏轼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即使在浮华的世俗中,他依然保持着一份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描绘了蜀江水的清澈与美丽,引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2. 尔来走尘土,意思殊不堪:表达了世俗生活的烦扰与不堪。
  3. 况当岐山下,风物尤可惭:在美丽的岐山下感到更加羞愧,反映对自然美的敬畏。
  4. 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对比自然山水的粗犷与清澈,表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5. 不谓郡城东,数步见湖潭:意外地发现湖潭的美,表达惊喜与欣喜。
  6. 入门便清奥,怳如梦西南:入门后感到清新幽静,仿佛置身梦境。
  7. 泉源従高来,随流走涵涵:泉水从高处流下,声音悦耳动听。
  8. 东去触重阜,尽为湖所贪:湖水吸引着诗人,象征自然的魅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水绿如蓝”,将水的颜色比作蓝色,形象生动。
  • 拟人:如“新荷弄晚凉”,让荷花似乎在调皮嬉戏,增添了活力。
  • 对仗:如“深有龟与鱼,浅有螺与蚶”,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东湖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体现了“宁静致远”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湖:象征自然的美。
  • 蜀江:代表纯洁与宁静。
  • 苍石:象征坚韧与永恒。
  • 新荷:象征希望与青春。
  • 龟与鱼:象征生命的丰富与多样。
  • 凤池:象征高贵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蜀江”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四川
    • B. 河南
    • C. 湖南
  2. “新荷弄晚凉”中的“荷”指的是什么?

    • A. 荷包
    • B. 荷花
    • C. 荷叶
  3. 诗中提到的“苍石螭”的作用是什么?

    • A. 吸引游客
    • B. 吐出清泉
    • C. 作为装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轼《东湖》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风光,但苏轼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侧重于山水的静谧与和谐。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选》

相关诗句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下一句是什么

尔来走尘土,意思殊不堪。上一句是什么

尔来走尘土,意思殊不堪。下一句是什么

况当岐山下,风物尤可惭。上一句是什么

况当岐山下,风物尤可惭。下一句是什么

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上一句是什么

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下一句是什么

不谓郡城东,数步见湖潭。上一句是什么

不谓郡城东,数步见湖潭。下一句是什么

入门便清奥,怳如梦西南。上一句是什么

入门便清奥,怳如梦西南。下一句是什么

泉源従高来,随流走涵涵。上一句是什么

泉源従高来,随流走涵涵。下一句是什么

东去触重阜,尽为湖所贪。上一句是什么

东去触重阜,尽为湖所贪。下一句是什么

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上一句是什么

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下一句是什么

借汝腹中过,胡为目眈眈。上一句是什么

吾家蜀江上,下一句是什么

江水绿如蓝。上一句是什么

江水绿如蓝。下一句是什么

尔来走尘土,上一句是什么

尔来走尘土,下一句是什么

意思殊不堪。上一句是什么

意思殊不堪。下一句是什么

况当岐山下,上一句是什么

况当岐山下,下一句是什么

风物尤可惭。上一句是什么

风物尤可惭。下一句是什么

有山秃如赭,上一句是什么

有山秃如赭,下一句是什么

有水浊如泔。上一句是什么

有水浊如泔。下一句是什么

不谓郡城东,上一句是什么

不谓郡城东,下一句是什么

数步见湖潭。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