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此路何潇洒,永无公卿迹。
日日多往来,藜杖与桑屐。
路边何所有,磊磊青渌石。
白话文翻译:
这条路是多么潇洒啊,永远没有公卿的踪迹。
每天来来往往,只有藜杖和桑屐。
路边有什么呢,只有那磊磊的青色石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潇洒:形容态度洒脱、自在。
- 公卿:指的是封官的贵族,象征着权势的地位。
- 藜杖:用藜草编制的拐杖,常见于老年人或行路人。
- 桑屐:用桑木制成的木屐,古代常用的鞋子。
- 磊磊:形容石头堆砌得整齐。
- 青渌石:指的是颜色青翠的石头,象征着自然的美丽。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公卿”二字隐含了对权势的批判与对清贫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字子云,号少岳,生于四川,后隐居于长安。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描写山水田园景致,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官场生活的疏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姚合隐居期间,表现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权力的逃避。诗中描绘的溪路,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情的淡泊。
诗歌鉴赏:
《杏溪十首·溪路》是一首描绘自然环境与人生态度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溪路的刻画,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悠闲自得生活的向往。在这条没有公卿踪迹的道路上,展现的是一种自然、自由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用“潇洒”形容这条路,传达出一种洒脱与自在的情感,似乎在宣告这里是一个远离权力与名利的理想境地。
接下来的描写,诗人通过“日日多往来,藜杖与桑屐”的平凡场景,展现出一种恬淡而真实的生活状态。这里的“藜杖与桑屐”不仅是行路人日常的工具,更象征着一种简朴而自由的生活方式。诗的结尾,“磊磊青渌石”则赋予这条路一种永恒与坚韧的气质,青色的石头在阳光下闪烁,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故事与岁月的流转。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心灵的归宿与对世俗喧嚣的逃避。这种情感在唐代诗歌中是很常见的,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与诗人个体的抉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路何潇洒:开篇以感叹的语气,表达对这条路的欣赏和喜爱,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 永无公卿迹:强调这条路没有权贵的影响,突显了一种远离权力的自由感。
- 日日多往来:描写这条路上人来人往,生活的气息浓厚,而这些人并非追逐名利,而是追求简单的生活。
- 藜杖与桑屐:对行者的描绘,突显其平凡与真实,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 路边何所有:引导思考,询问这条路的特征。
- 磊磊青渌石:结尾处以石头作结,象征自然的恒久与美丽,呼应全诗主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藜杖与桑屐”,对称的表达,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感叹句:使用感叹的语气,增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 意象:青渌石的描写,象征着自然的美与生命的坚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公卿权势生活的反思与逃避。诗人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洒脱与自由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潇洒:象征着自由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 公卿:象征权力与名利的束缚。
- 藜杖、桑屐:象征平凡与简单的生活方式。
- 青渌石:象征自然的恒久与美丽,代表着一种坚韧与永恒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藜杖”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拐杖
C. 一种衣物 -
诗中“永无公卿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权力的向往
B. 对权力的厌恶
C. 对财富的追求 -
诗中的“青渌石”象征什么? A. 人生的短暂
B. 自然的美与恒久
C. 物质的丰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姚合的《溪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但姚合更强调日常生活的简单和平凡,而王维则通过秋天的景致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基调上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姚合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