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四松》
时间: 2025-01-06 14:46: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四松
作者:姚合
四松相对植,苍翠映中台。
擢干凌空去,移根劚石开。
阴阳气潜煦,造化手亲栽。
日月滋佳色,烟霄长异材。
清音胜在涧,寒影遍生苔。
静绕霜沾履,闲看酒满杯。
同荣朱户际,永日白云隈。
密叶闻风度,高枝见鹤来。
赏心难可尽,丽什妙难裁。
此地无因到,循环几百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四棵松树相对而立,苍翠欲滴,映衬着中间的平台。松树的干直插云霄,根扎在石缝中,生机盎然。阴阳的气息在这里交融,仿佛是大自然的巧手亲自栽种。日月的光辉滋养着美丽的颜色,烟霭云霄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材。松树的清音超越了山涧,寒冷的影子在苔藓上蔓延。静静地绕过,霜沾湿了鞋底,悠闲地看着酒杯满盈。与朱红的门框相映衬,长日笼罩在白云之间。浓密的树叶在风中摇曳,高高的树枝上可以看到鹤飞来。尽情欣赏的乐趣无穷无尽,优美的事物难以用言语来形容。这里没有原因可到,循环往复,已经几百回了。
注释:
- 擢干:直立的树干,形容松树的挺拔。
- 劚石:劚,意为凿,指松树的根扎在石头中,形象地表现出生命力的顽强。
- 烟霄:烟雾与天空的结合,描绘自然景观的变化。
- 朱户:红色的门,象征富贵和吉祥。
- 清音:松树间的风声,清脆悦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约759年-822年),字子云,号阮溪,唐代诗人,生于河南,后官至给事中。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姚合晚年,正值唐代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诗人常常游历于山水之间,感受自然的美好,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姚合的《奉和四松》以四棵松树为中心,通过描写它们的生长环境与特征,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松树的苍翠和挺拔,象征着坚韧与生机;而“阴阳气潜煦,造化手亲栽”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展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充满了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尤其是在描写松树的清音和寒影时,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突出了松树的独特魅力及其所带来的宁静氛围。在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无限留恋,似乎在感叹生活的无常与美好的瞬间难以长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松相对植,苍翠映中台。
描绘四棵松树相对而立,青翠的松树映衬着中间的平台。 -
擢干凌空去,移根劚石开。
松树的干直插入天空,根扎石缝,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 -
阴阳气潜煦,造化手亲栽。
阴阳之气在此交融,仿佛是自然的巧手在栽种这一片松林。 -
日月滋佳色,烟霄长异材。
日月的光辉滋养着松树的颜色,烟霭与天空交融,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 -
清音胜在涧,寒影遍生苔。
松树发出的清音胜过山涧的流水,寒冷的影子在苔藓上遍布。 -
静绕霜沾履,闲看酒满杯。
在静谧中走过,霜沾湿了鞋底,悠闲地看着酒杯满盈。 -
同荣朱户际,永日白云隈。
松树与朱红的门框相映衬,长日笼罩在白云之间。 -
密叶闻风度,高枝见鹤来。
密集的松叶在风中摇曳,高高的树枝上可以见到鹤飞来。 -
赏心难可尽,丽什妙难裁。
欣赏的乐趣是无穷无尽,优美的事物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
此地无因到,循环几百回。
这里似乎没有原因可到,循环往复,已经经历了几百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四松相对植,苍翠映中台”,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松树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生动的意象。
- 拟人:赋予松树清音,“清音胜在涧”,让松树似乎在与人交流。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命的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和谐美好让人陶醉,同时也让人对生活的无常与变化产生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与生机,代表自然的力量与美好。
- 日月:象征时间与生命的循环。
- 清音:代表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寒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树木是什么? A. 榕树
B. 松树
C. 橡树 -
诗中“阴阳气潜煦”意指什么? A. 自然的寒冷
B. 自然的温暖
C. 自然的变化 -
“此地无因到,循环几百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自然的无奈与感慨
C.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同样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与感悟。
- 王维《鹿柴》:描绘自然景色,展现诗人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杜牧《秋夕》:同样通过自然景色表达情感,但侧重于秋天的萧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以草为主题,展现生命的轮回与感伤。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每位诗人对自然的理解与表达各有千秋,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