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不出院僧》

时间: 2025-01-14 23:55:20

不行门外地,斋戒得清真。

长食施来饭,深居锁定身。

朝昏常傍佛,起坐省逢人。

非独心常净,衣无一点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行门外地,斋戒得清真。
长食施来饭,深居锁定身。
朝昏常傍佛,起坐省逢人。
非独心常净,衣无一点尘。

白话文翻译:

我不出门,专心修行,保持内心的清净。
每日吃施舍来的饭,深居简出,身心都被禁锢。
日夜常伴佛前,起坐时几乎不见人。
我不仅心灵常常清净,连衣服上也没有一点尘埃。

注释:

  • 不行:不出门。
  • 斋戒:指戒食或清净饮食。
  • 施来饭:施舍的饭食,通常指乞讨或接受施舍的食物。
  • 深居锁定身:深居简出,自我封闭,避免外界的干扰。
  • 朝昏:早晚。
  • 省逢人:几乎不见到人。
  • 非独:不仅仅是。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佛教思想和修行,反映出唐代文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避让,提及的“斋戒”与“施来饭”都与佛教修行生活密切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生于约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43年,字子云,号楚山。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僧侣生活和山水田园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姚合在寺庙中修行的时期,表达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通过对修行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他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寄不出院僧》是一首表现佛教修行生活的诗作,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宁静的气息。诗人通过对日常习惯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内心平静的渴求,以及对外界的拒绝。开篇“不行门外地”,便表明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远离,接下来“斋戒得清真”则强调了他在精神上的追求。长久以来,施舍的饭食成了诗人生活的主要来源,这不仅反映了他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也体现了佛教中“无我”的思想。

随后的“朝昏常傍佛”,表现出他日夜与佛相伴,生活中充满了宗教的宁静。诗人几乎不见外人,这种隔绝也为他提供了内心的清净与安宁。最后一句“非独心常净,衣无一点尘”,既是对内心修行的总结,也表达了他在物质生活上追求的简朴。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修行者的生活状态,给人以深远的思考,传递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和清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行门外地:表明诗人不出门,生活封闭。
    • 斋戒得清真:强调内心的清净和修行的状态。
    • 长食施来饭:说明生活依赖施舍,表现出一种朴素。
    • 深居锁定身:形象地描绘出与世隔绝的状态。
    • 朝昏常傍佛:指日夜恭敬佛教,体现了虔诚的修行态度。
    • 起坐省逢人:表明生活的孤独与清静。
    • 非独心常净:不仅心灵清净,衣物也洁净,表明修行者的整体状态。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如“朝昏”和“起坐”。
    • 意象:佛、衣、尘等意象反映出清净与世俗的对比。
  •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思想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强调与世俗生活的隔绝,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 :象征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 :代表修行者的洁净与简朴。
  • :象征世俗的杂乱与纷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诗人主要表现了对什么的追求?

    • A. 财富
    • B. 清净
    • C. 权力
    • D. 名声
  2. 诗中提到的“施来饭”是指什么?

    • A. 自己种的粮食
    • B. 施舍的食物
    • C. 商店购买的食物
    • D. 朋友送的食物
  3. 诗中的“非独心常净,衣无一点尘”强调了什么?

    • A. 诗人的富裕
    • B. 诗人的孤独
    • C. 诗人的清净与简朴
    • D. 诗人的忙碌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姚合的《寄不出院僧》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但姚合更侧重于佛教修行的生活状态,而王维则以山水景物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词典》
  • 《姚合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