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阳明洞天》
时间: 2025-01-17 09:2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阳明洞天
作者: 陈允平 〔宋代〕
万木阴沉锁石门,
烟霞深处近昆仑。
洞箫声接玉台磬,
宝盖影摇金殿旛。
湘浦有龙云气湿,
越山无鹤露华昏。
灵芝采尽妲何处,
溪上白苹花正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神秘的洞天景致。万树阴影笼罩着石门,迷雾与霞光交织在昆仑山附近。洞中箫声与玉台上的磬声相接,宝盖的影子在金色殿楼的旌旗上摇曳。湘江岸边云气湿润,越山上没有仙鹤,露水的光辉显得昏暗。灵芝被采尽了,那妲(妲己)此时又在何处?溪边的白苹花却正盛开,生机盎然。
注释:
- 阴沉:阴暗、沉闷的样子,指树木繁茂,遮蔽光线。
- 锁石门:形容石门被树木锁住,给人一种封闭的感觉。
- 洞箫、玉台、磬:洞箫是一种乐器,玉台和磬均与宗教、音乐相关,营造出一种神秘氛围。
- 宝盖、金殿旛:宝盖指庙宇的顶盖,金殿旛指金色的殿堂和旗帜。
- 湘浦、越山:指湘江和越地,表达了地理的遥远和人文的渊源。
- 灵芝、妲:灵芝是一种神草,妲指妲己,古代传说中的妖媚女子,暗示追求和失落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允平,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山水景致,风格清新脱俗,常带有哲理性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山水诗流行时期,诗人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追求超脱的境界,描绘出理想化的仙境。
诗歌鉴赏:
《游阳明洞天》是一首描绘山水洞天的诗,透过诗人的笔触,展现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观。诗中“万木阴沉锁石门”一开头便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通往洞天的入口是被自然所遮蔽的。紧接着“烟霞深处近昆仑”,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空间的深邃与遥远,昆仑作为古代神话中的圣地,自然具有浓厚的宗教和文化内涵。
后面的“洞箫声接玉台磬”,通过音乐的意象增添了洞天的灵动性,仿佛在诉说着洞中仙人的生活。而“宝盖影摇金殿旛”,则引入了宗教建筑的意象,表现出一种神圣与庄严的气氛。
诗的后半部分转入现实,湘浦和越山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自然的湿润与凋零,象征着人事的变迁与无常。最后一句“溪上白苹花正繁”,则以生机盎然的画面结束,暗示希望与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哲学的深度和人文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木阴沉锁石门”:形容树木繁茂,遮蔽了石门,营造出幽深的空间感。
- “烟霞深处近昆仑”:说明洞天深处与昆仑山的接近,强调神秘与远古的魅力。
- “洞箫声接玉台磬”:音乐意象的引入,增强了诗的灵动性。
- “宝盖影摇金殿旛”:宗教意象的表现,增添了神圣的氛围。
- “湘浦有龙云气湿”:描绘自然的湿润,暗示着多情与变幻。
- “越山无鹤露华昏”:表现出凋零的气氛,反映人生的无常。
- “灵芝采尽妲何处”:提及灵芝与妲己,暗示追求与失落。
- “溪上白苹花正繁”:以生机勃勃的画面结束,传达希望的意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洞天比作神仙居所,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感觉。
- 对仗:如“宝盖影摇金殿旛”,表现出诗的对称美。
- 意象:结合自然与人文,增强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一种哲学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木:象征繁茂与生命的力量。
- 烟霞:代表神秘与梦幻的景象。
- 洞箫:寓意灵动与音乐的和谐。
- 灵芝:象征长生与追求。
- 白苹花:代表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昆仑”象征什么? A. 遥远的地方
B. 神话中的圣地
C. 水边的景象
D. 现实的喧嚣 -
“湘浦有龙云气湿”中的“龙云”指什么? A. 天空的云彩
B. 传说中的龙
C. 自然的湿润
D. 诗人的情感 -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失落
B. 希望与追求
C. 忧伤
D. 喜悦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的山水诗,展现自然壮丽。
- 《静夜思》:李白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厚。
诗词对比:
- 陈允平的《游阳明洞天》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前者更注重神秘与幻想的结合,而后者则强调宁静与和谐的现实生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