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时间: 2025-01-01 12:53:58

银城远枕清江曲。

汀洲老尽蒹葭绿。

君上木兰舟。

妾愁双凤楼。

角声何处发。

月浸溪桥雪。

独自倚阑看。

风飘襟袖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银城远枕清江曲。
汀洲老尽蒹葭绿。
君上木兰舟。
妾愁双凤楼。
角声何处发。
月浸溪桥雪。
独自倚阑看。
风飘襟袖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遥远的银色城市,静静地依偎在清澈的江水旁。河岸的滩涂上,蒹葭已是苍老,依然生机勃勃。君主乘坐着华丽的木兰舟,而我却在双凤楼上愁苦。角音从何处传来?月光洒在溪边的桥上,像雪一样洁白。我独自倚在栏杆上,目送着风吹动衣袖,感到一阵寒意袭来。

注释:

  • 银城:指的是城池的景色,形容其银光闪烁。
  • 清江曲:清澈的江水流淌曲折,营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
  • 汀洲:指的是江中的小洲。
  • 蒹葭:即芦苇,寓意柔弱与坚韧并存。
  • 君上:指的是在位的君主。
  • 木兰舟:一种华丽的船只,象征着尊贵。
  • 妾愁:表达了词人的忧愁与无奈。
  • 双凤楼:可能是指词人居住的地方,含有美好和吉祥的象征。
  • 角声:角笛的声音,常与战斗或征程相关。
  • 月浸溪桥雪:描绘了月光照耀下,溪边桥面如雪般洁白的宁静景象。
  • 倚阑:靠在栏杆上,表达一种孤独的心情。
  • 风飘襟袖寒:风吹动衣襟,感受到的寒意,暗示着内心的冷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但其词风婉约,善于抒情,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人情感纠葛的时期,词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寄托了对政治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菩萨蛮》是一首典型的宋词,其整体结构优美,情感细腻,展现了词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与个人情感的倾诉。开篇的“银城远枕清江曲”便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词人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引发了内心的愁苦与孤独。接下来的“君上木兰舟”与“妾愁双凤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君主的尊贵与词人的卑微,体现了社会地位的差异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结合,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特别是“月浸溪桥雪”一联,月光如雪,既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也暗示了内心的凄凉。最后一句“风飘襟袖寒”则将孤独的情绪推向高潮,表明词人内心的寒冷与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银城远枕清江曲:远处的银色城市,依偎在清澈的江水旁。
  • 汀洲老尽蒹葭绿:江边的小洲上,蒹葭虽老却依然生机勃勃。
  • 君上木兰舟:君主乘坐着华丽的木兰船,象征高贵。
  • 妾愁双凤楼:我在双凤楼上独自愁苦,感到无奈。
  • 角声何处发:不知角声从何处传来,暗示对远方的思念。
  • 月浸溪桥雪:月光照耀下的溪边桥面,洁白如雪,营造宁静的氛围。
  • 独自倚阑看:我孤独地倚靠在栏杆上,感受周围的寂静。
  • 风飘襟袖寒:微风吹动衣袖,寒意袭来,暗示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浸溪桥雪”,将月光比作雪,形象生动。
  • 拟人:如“风飘襟袖寒”,赋予自然元素形象特征,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词结构工整,句子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个人命运的无奈,体现了宋代词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城: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 清江:代表了自然的纯净。
  • 蒹葭:象征坚韧与脆弱的结合。
  • 木兰舟:代表尊贵与奢华。
  • 双凤楼:象征着美好与憧憬。
  • :象征孤独与思念。
  • :象征流动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银城远枕清江曲”中的“银城”主要表现什么? A. 城市的繁华
    B. 城市的宁静
    C. 城市的奢华

  2. “妾愁双凤楼”中的“妾”指的是? A. 君主
    B. 词人
    C. 朋友

  3. “角声何处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思念
    B. 喜悦
    C. 恐惧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比较陈允平的《菩萨蛮》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展示了女性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但陈允平更多地表达了孤独与愁苦,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