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塞上归来两鬓蓬,饱知边马依北风。从他垂棘连城璧,乞吾僧伽古殿红。
白话文翻译:
在边塞归来后,两鬓已如蓬草般斑白,深知边疆的马儿依恋北风。任由他人珍视如垂棘之璧、连城之宝,我只求得僧伽古殿中的一抹红。
注释:
- 塞上:指边塞地区。
- 两鬓蓬:形容头发蓬乱,斑白。
- 饱知:深知。
- 边马依北风:边疆的马儿依恋北风,比喻边疆生活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
- 垂棘连城璧:比喻极其珍贵之物。垂棘,古代传说中的美玉;连城璧,价值连城的宝玉。
- 僧伽:佛教僧侣。
- 古殿红:指古寺中红色的佛像或装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窥见其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从边塞归来后的心境,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世俗珍宝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从边塞归来的沧桑感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首句“塞上归来两鬓蓬”,以“两鬓蓬”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痕迹,凸显了边塞生活的艰辛。次句“饱知边马依北风”,用“边马依北风”这一生动比喻,传达了边疆生活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后两句“从他垂棘连城璧,乞吾僧伽古殿红”,则通过对比世俗珍宝和佛教文化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追求的重视和对物质财富的超然态度。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塞上归来两鬓蓬”,通过“两鬓蓬”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从边塞归来的沧桑感。
- 次句“饱知边马依北风”,用“边马依北风”这一比喻,传达了边疆生活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 后两句“从他垂棘连城璧,乞吾僧伽古殿红”,通过对比世俗珍宝和佛教文化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追求的重视和对物质财富的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边马依北风”,用边疆的马儿依恋北风来比喻边疆生活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
- 对比:如“从他垂棘连城璧,乞吾僧伽古殿红”,通过对比世俗珍宝和佛教文化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从边塞归来的沧桑感,对世俗珍宝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向往。通过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两鬓蓬: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痕迹,凸显了边塞生活的艰辛。
- 边马依北风:生动比喻,传达了边疆生活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 垂棘连城璧:比喻极其珍贵之物,象征世俗的珍宝。
- 僧伽古殿红:象征佛教文化,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两鬓蓬”形容的是什么? A. 头发蓬乱 B. 衣服破旧 C. 心情烦躁 D. 环境恶劣
-
“边马依北风”比喻的是什么? A. 边疆生活的艰辛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北风的喜爱 D. 对战争的厌恶
-
诗中“垂棘连城璧”比喻的是什么? A. 极其珍贵之物 B. 普通的石头 C. 普通的玉石 D. 普通的金属
-
诗中“僧伽古殿红”象征的是什么? A. 佛教文化 B. 红色装饰 C. 古寺的墙壁 D. 古寺的佛像
答案: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表达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和对家乡的思念。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吴则礼《古殿珠》:两者都涉及边塞生活,但王昌龄的诗更多表达豪情壮志,而吴则礼的诗则更多表达沧桑感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宋诗》:收录了吴则礼的全部诗作,可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收录了多首边塞诗,可与吴则礼的诗作进行比较研究。